-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学位论文
嵌入摩擦焊下CuCGA焊点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演变
的研究
摘要
随着电子产品向小型化、高功率、高可靠性方向发展,面阵列封装技术得到
广泛的应用。柱栅阵列(ColumnGridArray,CGA)封装较球栅阵列(BallGrid
Array,BGA)封装具有更高的封装高度,可以有效减小焊柱两端陶瓷基板与树
脂基板之间热膨胀系数差异引起的应力。随着无铅化的推广,Sn-Pb焊柱逐渐被
Cu柱所代替即铜柱栅阵列(CopperColumnGridArray,CuCGA)封装。目前
CuCGA封装中的Cu柱需要模具进行辅助定位,然后通过回流焊的方式进行植
柱。但模具拆卸过程中易损伤焊柱,并且精密模具成本高,通用性差。本文针对
这些问题,提出了无模具辅助的嵌入摩擦焊方法,首先通过回流焊实现SAC305
钎料球与焊盘互连,之后利用精密微型钻床夹持Cu柱并植入钎料焊球中,利用
焊接过程中的热-机作用实现Cu柱与钎料之间的固相连接。研究了嵌入摩擦焊
下焊点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同时考察了焊点在120℃下热老化过程中显微
组织及力学性能的演变。
在SAC305/Cu柱焊点中,Cu柱与SAC305钎料之间形成了金属间化合物
(IntermetallicCompound,IMC)界面层,实现了有效连接,平均连接强度为40.6N。
根据显微组织差异,将受到热-机耦合作用影响的钎料分为三个区域,搅拌混合
区(Stirring-mixingZone,SMZ)、热机影响区(Thermo-mechanicalAffectedZone,
TMAZ)、微变形区(Micro-deformationZone,MDZ),未受热-机耦合作用的为
母材(BaseMaterial,BM)。在SMZ中发生动态再结晶形成等轴晶,平均晶粒
尺寸约2μm,其中再结晶组织、变形组织和回复组织比例分别为63.3%、31.4%
和5.3%。TMAZ依据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EM)照
片中拉长变形晶粒命名,但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BackscatterDiffraction,
EBSD)结果显示,TMAZ中β-Sn发生部分再结晶形成混晶组织,再结晶组织、
变形组织以及回复组织的比例约为47.8%、37.6%和14.6%。在SEM图中MDZ
显微组织与BM相似,但EBSD结果显示MDZ发生了动态回复,再结晶组织、
I
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学位论文
变形组织和回复组织比例分别为19.1%、32.1%和48.8%。从MDZ到SMZ随着
再结晶比例的增加,位错密度降低,焊点的硬度也逐渐降低,SMZ、TMAZ、
MDZ和BM的平均硬度分别为151.5MPa、251.5MPa、267.3MPa、270.9MPa。
在热老化的过程中,界面IMC层逐渐变厚,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界面处
有CuSn生成。通过对界面层厚度数据拟合发现,界面IMC的生长受晶界扩散
3
和体扩散共同作用,这与SMZ的再结晶导致晶界数量增加有关。在SMZ、TMAZ
和BM中都发生了IMC颗粒粗化现象,SMZ和TMAZ均发生晶粒合并长大现
象。界面IMC层的变化导致SAC305/Cu柱焊点的连接强度先上升后下降。
为了改善连接效果,对Cu柱进行了热镀锡处理,使用镀锡Cu柱进行嵌入
摩擦焊。热镀锡Cu柱由Cu基底、CuSn界面层以及纯锡层构成。在焊接过程
65
中摩擦界面由SAC305/Cu转变为SAC305/Sn,由于SAC305/Sn之间更易发生
粘着摩擦,摩擦产热增加。SAC305/镀锡Cu柱焊点的SMZ同样发生了动态再
结晶,但摩擦热的增加使再结晶比例增加至82.11%,变形组织和回复组织的比
例为4.77%和13.12%。镀锡层充当了摩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