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才观之精华与启迪.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我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中,人才一直是当政者与政治家们研究、谈论的核心话题,在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才观,承继其精华,作到“古为今用”,对做好当代人才工作大有助益。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才观

(一)尚贤——“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是北宋学者胡瑗的一句名言,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要治理有序,社会要繁荣稳定,人才很重要,人才在“天下大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历来重视人才,特别是统治者和统治阶级都重视人才对于国家、社会和统治的重要作用。《孟子》中指出:“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的意思是尊敬并重用贤能的人,使得这些杰出人才身居高位,那么天下有才有德的人都会感到高兴,而且都会愿意在这样的朝廷做事。这就说明了形成尊重人才的氛围,能够吸引更多人才服务于统治阶级。中国古代历史上,求才若渴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燕昭王为求千里马,千金买马骨,筑黄金台求贤,燕国日益强盛。信陵君屈尊枉驾、谦恭下士,礼请夷门抱关者侯赢与屠夫朱亥,感动了二人献奇计发兵救赵。东汉刘备三顾茅庐求贤诸葛亮,得以平定天下。曹操的《求贤令》更是迫切地体现了他对人才的渴求。短短时间内就能形成国富民安的唐朝盛世,是李世民对“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坚持。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证明了人才是治理国家繁荣富强的关键所在。

(二)选贤——“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德才兼备历来是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于人才素质要德才兼备有大量的论述,其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典型代表。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司马光的大致意思就是对于人才而言,德和才都很重要,品德修养是统帅,才华能力是辅助。这句话强调德才兼备,还指出了“德”在人才的素质体系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甚至是第一位的素质。司马光还从德才的角度把人分为四类:“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并表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在他看来,如果选不到圣人、君子,与其选用有才无德的小人,还不如用那些无德无才的“愚人”。司马光之所以如此认为,因为“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儒家经典《论语》中强调“为政以德”、“君子之德风”、“导之以德”、“君子怀德”,都是强调从政人才要以德为第一位,孔子所列四科,以德行为第一,其最杰出的弟子颜渊、闵子骞,均是以德行著称的。可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才标准的重要性。

(三)用贤——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所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人才也是一样,世上少有全才,绝大多数人具有某些方面的长处,同时又有某些短处。因此,用人者应该知人善任,做到“用当其才”。清代诗人顾嗣协的一首《杂兴》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诗曰:“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汉高祖刘邦可谓用人高手。他深知“随陆无武,绛灌无文”,即安排厚重少文但能带兵打仗的周勃、灌婴担当指挥军旅的重任,充分发挥其决胜千里的才能;而对长于谋划的随何、陆贾,则令其运筹于帷幄之中。可见,人才的“长”与“短”也是相对而言的,用错了,“长”即变成“短”;用对了,“短”即变为“长”。用好用活人才,就要善于扬长避短,量才而用,做到“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使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另外,任用人才不能求全责备。古人云:“人才异能,备体者寡”。春秋时帮助齐桓公称霸的管仲,就犯过贪财奢侈的毛病,但孔夫子仍然肯定他有“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维护中原文明之功,称赞他是“仁人”。又比如汉高祖刘邦的直臣周昌有口吃的毛病,再造唐室的名将郭子仪生活奢华,这些人物都有不少小毛病,但在事业上却都有重大建树,为后世人敬仰和称道。如果一味指责其缺点,排斥而不加重用,怎么可能使其大展才华,名垂青史呢?可见,选用人才要用其所长,不可求全责备。

二、现实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才观对我们做好人才工作是大有裨益的。我们要继承中国古代人才观的精华,结合当今的形势做到“古为今用”。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当前,国际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参与并逐渐引领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不可抵挡。国内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对人才的渴求空前强烈。所谓才干能力,其内涵极为广泛。世界上各行各业有千万种,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都有能人、佼佼者。可以说,凡精通某一行业的技能,具有创造性作为的人都是人才。这些人才只要他爱国爱社会主义,都是我们需要的,这种人才愈多愈好,多多益善。因为我们从事的现代化事业本来就是千百万人民的共同事业,什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