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作文-2022年高考语文高频题型考前巩固卷(解析版).docx

09 作文-2022年高考语文高频题型考前巩固卷(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2年高考语文高频题型考前巩固卷

09作文

漫画类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

丰子恺《幸有我来山未孤》

(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3)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辛弃疾《贺新郎》

(4)多亏我们,这颗灭寂了几千年的星,这一弯新月和这条阴沉的河流得以在一个统一的风景中显示出来;是我们的汽车和我们的飞机的速度把地球的庞大体积组织起来;我们每有所举动,世界便被披示出一种新的面貌。……这个风景,如果我们弃之不顾,它就失去见证者,停滞在永恒的默默无闻状态之中。至少它将停滞在那里;没有那么疯狂的人相信它将要消失。将要消失的是我们自己,而大地将停留在麻痹状态中直到有另一个意识来唤醒它。

——萨特《为什么写作?》

请结合材料内容,为高三学生读书会写一篇发言稿,谈谈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以我之心,彰美之美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发言的题目是“以我之心,彰美之美”。

那一天,我们凝望着星星。于是,冷漠、无言的星,也变得纯洁,冷静,深远了。

那一天,我们看到一只山鹰在天空盘旋,寻找吃食。于是,山鹰也背负了自由之理想,“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那一个明月之夜,秋虫觉秋夜之凉爽,遂夜鸣。我们却深觉其真个“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其实,星星不过是那一颗顽石,山鹰、秋虫不过是无意识之动物。却因为我们这些观赏者的眼睛,它们才变成了“他们”,拥有了意志与情感。

所以美学上才有这样一种观点——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片水。山是否高,水是否清,不仅仅在于它们本身,也在于我们这些看客如何感觉。你看,其实我们在读书时,不也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吗?同样是那一座高山,年少的杜甫雄心壮志,才会看出“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雄伟壮阔,才会喊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言;姜夔深感战乱之苦,才会发觉“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辛弃疾深感无人同道之孤独,才会想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无人为友,便以山为友;而那陶潜,早已抛却世间纷争,才得以一颗悠然之心静看南山。他们所写的,难道不都是山吗?可却因其中贯注的情趣各有不同,而各有其意趣与境界。

所以,我们阅读时,不能仅仅粗浅地、冷漠地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而是要以我之心,深入书本内里,深入作者之心,看到他们在同一个景物中蕴含的不同性格和情趣。对我们常人来说,世界永远只是那么一个平凡乏味的混乱体,可是对于写这书的诗人、哲人来说,世界却是那样新鲜有趣。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我之心,赏美之美,是剖出我们这颗心,看到书中之美,找到作者在书中深藏的这颗心。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走到平坦的地方,有人只觉其无趣,有的人却能看到大道之坦荡,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有人畏其艰险,有人却愈觉奇趣横生,觉得至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得一种冒险的乐趣。

人生如是,难道读书不是如此吗?

碎片化容易吸收,大块头实在难啃,于是人人倡言碎片化阅读。殊不知,有时候读书的乐趣,不仅仅在于看出文章之意趣,更在于读者自己攀山“硬啃”的那一段历程。恰如辛弃疾不深入山中,怎见青山之妩媚,我们读完读深这一整本书,怎得见书中那恢弘博大的世界观、那高屋建瓴的思想论?更何况,在“硬啃”的过程中,我们因存疑而查阅的资料,我们因思想碰撞而提出的质疑,不也是在重新建造一座高山吗?不也是在重新创造一种思想之美吗?

李大钊在论壮美的意趣时,曾这样说:“要知道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乐趣的事。”我想说,要知道在艰难的阅读中发现阅读之美,也是人生最有乐趣的事。

谢谢大家!

【审题】

这是一道图文结合类多材料作文题。

这四则材料,讲述的都是有关风景的内容。

材料一中,单看画面我们很难得出有效信息,关键在于对标题“幸有我来山未孤”的理解。其实对山来说,“我”来或不来,它都在那里。作为一个静默的存在,客观上山其实也不会感到快乐或孤独。但重点在于,“我”来到了这里,“我”因见山而觉欣喜,便也想让山也感受到“我”的欣喜。这样,“我”与山或许也有了灵魂的共鸣,得以“不孤”。

材料二中,原句的意思是:况且春天用艳丽景色召唤我,大自然把各种美好的景象赐予我。其实,自古以来,春天不都有其艳丽景色吗?大自然不都有其美好景象吗?只是因诗人存在、或诗人想要才赐予他的吗?非也。这种“召唤”和“赐予”其实是出于李白的主观能动性。李白以善赏之眼、乐赏之心赏之,乐之,才会觉得这是大自然的恩赐。

材料三是指当我与青山两两相望,相互欣赏,相互理解,互不猜疑,不生嫌隙时;当我觉得青山妩媚多娇,料

文档评论(0)

158****19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