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难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简单性和长期性。
一、遵循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
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简单性和长期性。
1/23
作为城市进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的重要标志,我国海绵城市
建设“时间表“已经明确且“只能往前,不行能往后“。全国已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
确定的目标核心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使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围绕这一目标确定的时间表是到2025年,20%的城市建成区到达这个要求。假设一个城市建成区有100平方公里的话,至少有20平方公里在2025年要到达这个要求。到2030年,80%的城市建成区要到达这个要求。
二、设计理念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解“和“末端集中“掌握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依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
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掌握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北京近山松海绵透水铺
2/23
配套设施
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终剩余局部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楼宇集水桶收集利用雨水助力海绵城市建设
集水桶可用于雨水的收集、储存,以便日后用于绿化浇灌之用。据了解,该集水桶占地面积小,还配备净化过滤设备,可广泛用于公
集水桶
用建筑及住宅小区等区域,实现就地收集利用雨水,助力海绵城市
建设。
3/23
海绵城市 渗、蓄、滞
海绵城市 渗
由于城市下垫面过硬,处处都是水泥,转变了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因此,要加强自然的渗透,把渗透放在第一位。其好处在
于,可以
避开地表径流,削减从水泥地面、路面集合到管网里,同时,修养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缺乏,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而渗透雨水的方法多样,主要是转变各种路面、地面铺装材料,改造屋顶绿化,调整绿地竖向,从源头将雨水留下来然后“渗”下去。
透水景观铺装
传统的城市开发中无论是市政公共区域景观铺装还是居住区景观铺装设计中多数承受的都是透水性差的材料,所以导致雨水渗透性差,而在这一方面可以通过透水铺装实现雨水渗透,或通过水渠和沟槽将雨水引流至街道四周的滞留设施中。
4/23
透水道路铺装
传统城市开发建设中道路占据了城市面积的10%-25%,而传统的道路铺装材料也是导致雨水渗透性差的重要隐私之一,除了景观铺装方面可以通过透水铺装实现雨水渗透之外,还可以将园区道
路、居住区道路、停车场铺装材料改为透水混凝土,加大雨水渗透量,削减地表径流,渗透的雨水储蓄在地下储蓄池内经净化排入河道或者补给地下水,削减了直接性雨水对路面冲刷然后快速径流排水对于水源的污染。
绿色建筑
海绵城市建设措施不仅在于地面,屋顶和屋面雨水的处理也同样重要。在承重、防水和坡度适宜的屋面打造绿色屋顶,利于屋面
5/23
完成雨水的减排和净化。对于不适用绿色屋顶的屋面,也可以通过
排水沟、雨水链等方式收集引导雨水进展贮蓄或下渗.
绿色建筑
对于不适用绿色屋顶的屋面,也可以通过排水沟、雨水链等方式收集引导雨水进展贮蓄或下渗。
6/23
海绵城市---蓄
即把雨水留下来,要敬重自然的地形地貌,使降雨得到自然散落。现在人工建设破坏了自然地形地貌后,短时间内水集合到一个地方,就形成了内涝。所以要把降雨蓄起来,以到达调蓄和错峰。而当下海绵城市蓄水环节没有固定的标准和要求,地下蓄水样式多样,总体常用形式有两种:塑料模块蓄水、地下蓄水池。
蓄水模块
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