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2024届河北省雄安新区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据考古发掘,距今六千多年前的姜寨聚落遗址总体布局分为居住区、窑场和墓地三部分。其中居住区有一百多座房屋,分成五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小型房屋围绕大、中型房屋,所有房屋均围绕中心广场(集会和祭祀的场所),房屋的门均朝向中心广场。这种聚落格局()
A.蕴含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B.可佐证长江流域先民的定居生活
C.基于防御外敌入侵的需要 D.体现了手工业生产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其中居住区有一百多座房屋,分成五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小型房屋围绕大、中型房屋,所有房屋均围绕中心广场(集会和祭祀的场所),房屋的门均朝向中心广场”可知,居住区每个单元的房屋均围绕中心广场,房屋的门均朝向中心广场,而中心广场是举行集会和祭祀这些公共活动的场所,反映重视集体生活,A项正确;姜寨聚落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临潼区,处于黄河流域,排除B项;材料图中河流、围沟具有防御功能,但基于军事防御功能的布局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布局中有窑场只能说明存在手工业生产,材料未反映与其他生产的地位比较,排除D项。故选A项。
2.史载,汉初曹参在接替萧何为相后,“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日夜饮醇酒”,“不治事”。惠帝责之,曹参对曰:“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深以为然。下列举措,与材料折射的治国思想相吻合的是()
A.郡国并行 B.三十税一
C.独尊儒术 D.行推恩令
【答案】B
【解析】材料所反映的是汉初的无为而治思想,汉初在无为而治思想的指导下,为恢复发展经济,采取与民休息,休养生息的政策,轻徭薄赋就是其中之一的表现,B项正确;郡国并行是汉承秦制的基础上,实行的一项地方管理制度,和无为而治无关,排除A项;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时期有为政策表现,排除C项;推恩令是削弱诸侯王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有为政策表现,排除D项。故选B项。
3.北魏时期,曾有一大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南士流亡北方,如柳远“时有文咏,为肃宗挽郎”,其堂弟柳谐亦“颇有文学”。这些南士的创作逐步被北魏王公贵族所欣赏、学习,如南士袁跃“言辞甚美”,清河王“(元)怿之文表多出于跃”。据此可知,南北朝时期()
A.南方地区文化水平普遍较高 B.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进程加快
C.北方社会经济秩序得到恢复 D.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交往认同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北魏时期,一大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南方士人流亡到北方,他们的文学素养得到北魏王公贵族的赏识和认可,这说明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交往认同,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南方地区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和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进程加快,排除AB项;材料反映的是北方王公贵族对于南方士人文化素养的欣赏,并不能体现北方社会经济秩序得到恢复,排除C项。故选D项。
4.下图为北宋粮食运输示意图。据此可以推知,北宋()
A.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 B.朝廷赋税主要来自江汉平原
C.西北边防面临着严峻压力 D.区域间的长途贩运较为兴盛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北宋时期粮食主要运往西北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北地区面临少数民族政权的边防压力,向西北地区运送粮食有利于维持西北地区的边防需要,C项正确;材料中粮食主要运往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既不是政治中心也不是经济中心,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粮食运输的情况,不能整体反映国家赋税的情况,不能得知朝廷赋税主要来自江汉平原,排除B项;明清时期区域间长途贩运兴盛,材料中的粮食运输主要是为了应对边防需要,而非区域间的长途贩运,排除D项。故选C项。
5.明朝官员由于俸禄低,会“令随从皂隶,不愿应当者,每月办柴薪银一两”,后逐步合法化。据统计,宣德年间仅柴薪银收入一项就达256万两,是金花银的2.5倍。这一现象()
A.强化了人身依附关系 B.标志人头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C.解决了政治腐败问题 D.有利于推动明代财政的货币化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宣德年间仅柴薪银收入一项就达256万两,是金花银的2.5倍”及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官员收取的柴薪银数量较多,这就推动了白银在社会上的流通,进而推动了白银的货币化和明代财政的货币化,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柴薪银为明朝官员逐渐合法化的收入,与人身依附关系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人头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是在清朝时期,排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届广东省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广东省六校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模拟演练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高三毕业班综合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广西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贵州省安顺市高三适应性检测(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贵州省黔东南州高三模拟统一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届河北省盐山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
- 2024届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
- 2024届天津市八校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届天津市北辰区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山西省阳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山西省阳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陕西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陕西省汉中市部分学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五)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