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安全常识测试A卷(涉氨)
单位:姓名:岗位:
一、填空题(每题6分,共30分)
1、氨为()状态的氨气,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它是气态氨加压到0.7~0.8MPa时形成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相反液态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由于其良好的热力学性能,液氨作为制冷剂被广泛用于制冷系统。
2、单层、多层乙类厂房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不小于()米,与重要公共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米。
3、氨制冷机房贮氨器等重要部位应安装()浓度检测报警仪器,并与事故排风机自动开启联动。
4、氨气浓度传感器应安装在氨制冷机组及贮氨器上方的机房()。
5、在氨压缩机房和设备间(靠近贮氨器处)门外应设置室外消火栓,与库区室外()系统相连。
6、三级安全教育制度是企业安全教育的基础制度,三级教育是指()、()、()。
二、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第4.1.2条规定:危险化学品临界量的确定:毒性气体氨的临界量为()吨。
A、5
B、10
C、25
2、开式头设置高度高于贮氨器()米为宜。
A、0.5
B、1;
C、2
3、使用有毒物品()场所应当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A、作业
B、控制
C、监控
4、设于室外的贮氨器、冷凝器、油分离器等制冷设备,应有防止非操作人员进入的围栏并设危险作业场所等()标识。
A、作业
B、安全
C、监控
5、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涉氨制冷企业应在使用区域()位置悬挂“重大危险源安全警示牌”。
A、作业
B、安全
C、明显
6、()现场应配备有效的合格期内酸性饮料(柠檬酸、硼酸和酸性浓缩柠檬汁、酸梅汁)、食用醋等。
A、作业
B、安全
C、库房
7、作业现场应配备()和淋浴喷淋装备。
A、循环水
B、洗眼器
C、消火栓
8、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每年至少组织()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A、一
B、二
C、三
9、新《安全生产法》实施时间是()。
A、2015年12月l日
B、2013年12月l日
C、2014年12月l日
10、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方针。
A.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C.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三、简答题(共40分)
氨泄漏急救措施有哪些?
安全常识测试B卷(涉氨)
单位:姓名:岗位:
一、填空题(每题6分,共30分)
1、氨制冷机房应设置应急照明,应急照明应为()照明系统。
2、()储罐组应设防火堤;当采取了防止液体流散的设施时,可以不设防火堤。
3、氨制冷机房贮氨器等重要部位应安装()浓度检测报警仪器,并与事故排风机自动开启联动。
4、氨气浓度传感器应安装在氨制冷机组及贮氨器上方的机房()。
5、在氨压缩机房和设备间(靠近贮氨器处)门外应设置室外消火栓,与库区室外()系统相连。
6、三级安全教育制度是企业安全教育的基础制度,三级教育是指()、()、()。
二、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第4.1.2条规定:危险化学品临界量的确定:毒性气体氨的临界量为()吨。
A、5
B、10
C、25
2、开式头设置高度高于贮氨器()米为宜。
A、0.5
B、1;
C、2
3、使用有毒物品()场所应当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A、作业
B、控制
C、监控
4、设于室外的贮氨器、冷凝器、油分离器等制冷设备,应有防止非操作人员进入的围栏并设危险作业场所等()标识。
A、作业
B、安全
C、监控
5、充注()前,应对制冷系统抽真空。
A、酸
B、水
C、制冷剂
6、氨制冷系统的安全总泄压管出口应高于周围()m内最高建筑物(冷库除外)的屋脊5m,并应采取防止雷击、防止雨水、杂物落入泄压管内的措施。
A、25
B、5
C、50
7、作业现场应配备()和淋浴喷淋装备。
A、循环水
B、洗眼器
C、消火栓
8、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每年至少组织()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A、一
B、二
C、三
9、新《安全生产法》实施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