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0174-03
高职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摘要]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职教育的办学
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费需求也不断上涨。为此,许多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解决
学校内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提高办学效益,建立了教育经费绩效评价体系。
分析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中教育经费投入及绩效评价,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以及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为高职院校中教育经费投入和绩效评价体系的改
进提供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育经费;绩效评价
[]G717[文献标志码]A[2096-0603(2022)34-
为着力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的高素质人才,国家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投入越来越大。
为此,学校特意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来促进教育经费的投入。对高校教育经费投
入的绩效评价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是在其高等教育面临严重挑战的背景下开
发的一种适用于测量办学效率和效益的一系列评价方法[1]。绩效评价体系是我
国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本文针对高职教育中教育经费投入和绩效评价现状进
行分析,旨在找出问题所在,推动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优化发展。
一、高职教育中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分析
(一)教育经费投入不断上涨
教育经费是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的经费,国家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是我国教
育经费的主要来源。2017年,全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4204亿元,
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1109亿元,其中,普通高职高专教育经费总投入为
2023亿元;201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6990亿元,全国高等教育经费
总投入为12013亿元,普通高职高专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150亿元;2019年国
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0049亿元,高等教育经费为13464亿元,普通高职高
专教育经费为2402亿元;202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2891亿元,全国高
等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3999亿元,普通高职高专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758亿元。
从2017年到2020年,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增长率分别为6.3%、11.7%、
14.8%,一直在持续增长。
(二)各地区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不平衡
我国职业教育经费因为各地的经济水平不同投入比例也有差异。北京、浙江、
上海等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高职教育的教育经费占比多达2亿~3亿元及以上,
而较为贫困的省份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只有7000多万元,差距较大。地域发
展的不平衡会影响到当地所有职业学院的发展。
(三)高职教育经费来源少
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费基本上就是靠国家的财政投入和学生的学费收入,以2019
年为例,抽取三个省份公办职业院校这两项经费来源占比达85.21%、84.28%、
86.54%,而其他方式投入占比都在20%以下,由此可见,公办职业院校经费
来源单一,经费分担压力都集中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2]。近年来由于产教融
合的发展,高职教育经费也有企业的捐赠,但主要还是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
教育经费的来源结构有失偏颇,会给地方政府带来财政压力。而学费成为高职
院校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学生的学费对比本科大学还是比较高的。正常本科
大学的学费基本上会在4000~5000元/年,而高职院院校的学费会达到
6000~7000元/年。但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認可度不高,社会上的投资也较少,
高职院校对社会投资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二、改善高职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的策略
(一)各地政府应对贫困地区的职业学院加大财政投入
保证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缩小,就需要政府的努力,对不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
给予财政支持,落实国家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财务标准。但同时要结合自身的情
况考虑,不能给地方财政带来不可逆的压力。上级政府应对地方政府和高职院
校做调研,结合实际情况对政府付学校的拨款制定标准,做好财政预算。对职
业院校的财政投入,中央应在财政投入到账之后对学校进行勘察和访问,考察
政府和学校方面是否有人挪用或扣押公款。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应立即成立专项
小组,对此种情况展开严密的调查,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杜绝此类现象再次
出现。
(二)加深校企合作,企业分担政府和学校的财政压力
高职教育为社会生产一线输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这些应用型人才也会成为企
业的根基。学校加深与企业的合作,按照企业的标准培养人才,为企业输送人
才。在校内建立产业学院,开启校企合作育人的新模式。学生在上学的同时就
能到企业的岗位上去实习,边上班边学习,毕业之后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去工作。
这样,为企业寻找人才省了成本又省了钱,既能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又能
解决学生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企业的加入能分担学校和政府的财政压力,扩
展高职院校教育经费的来源。
(三)建立完善的教育经费绩效评价体系
教育经费绩效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