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礼仪)社交礼仪.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商务礼仪)社交礼仪

《社交礼仪》平时作业壹

(第壹章)

壹、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接待多方来访者要注意待客有序。(×)

2.于社交场合,“兄弟”、“哥们”等称呼能够随时使用。(×)

3.于社交活动中,对异性朋友,若关系极为亲密,则能够不称其姓,直呼其名。(√)

4.接过名片,首先要仔细见见。(√)

5.能够于名片上印制各种各样的图案、花纹等。(×)

6.年长者和年幼者握手,应由年长者首先伸出手来。(√)

7.不要用左手和他人握手。(√)

8.已婚者和未婚者握手,应已婚者先伸出手来。(√)

9.普通场合的小规模交谈,以壹小时内结束为宜。(×)

10.于英国、美国等讲英语的国家里,人们的姓名壹般由俩个个部分构成:通常名字于前,

姓氏于后。(√)

二、简答题

1.于社交交谈中,有哪些具体的主题应当忌谈?

答:个人隐私的话题;捉弄对方的话题;非议旁人的话题;倾向错误的话题;令人反感的话题

2.选择正确性、适当的称呼,要注意哪些原则?

答:要合乎常规;要照顾习惯;要入乡随俗。

和此同时,仍应对生活中的称号、工作中的称呼、外交中的称呼、称呼的禁忌等细心掌握,

且认真区别。

2.选择正确性、适当的称呼,要注意哪些原则?

答:要合乎常规;要照顾习惯;要入乡随俗。

三、论述题

论现代礼仪的基本特征

答:1、普遍性:于任何国家、任何场合、任何人际交往中,人们均必须自觉地遵守礼仪;

2、规范性:讲究礼仪,必须采用标准化的表现形式,才会获得广泛认可;

3、对象性:于面对各自不同的交往对象,或于不同领域内进行不同类型的人际交往时,往

往需要讲究不同类型的礼仪;

4、操作性:于具体运用礼仪时,“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均有各自具备的、明确的、可

操作的方式和方法。

四、应用题

于社交场合,为他人作介绍时,壹般有哪几种顺序?

答:于为他人作介绍前,首先要确定双方地位的尊卑,然后先介绍位卑者,后介绍位尊者。

应确保位尊之人拥有“优先知情权”。根据之上法则,为他人作介绍时大致有以下几种:

第壹,介绍年长者和年幼者认识时,应先介绍年幼者,后介绍年长者。

第二,介绍长辈和晚辈认识时,应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辈。

第三,介绍老师和学生认识时,应先介绍学生,后介绍老师。

第四,介绍女士和男士认识时,应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

第五,介绍已婚者和未婚认识时,应先介绍未婚者,后介绍已婚者。

第六,介绍同事、朋友和家人认识时,应先介绍家人,后介绍同事、朋友。

第七,介绍来宾和主人认识时,应先介绍主人,后介绍来宾。

第八,介绍社交场合的先至者和后来者认识时,应先介绍后来者,后介绍先至者。

第九,介绍上级和下级认识时,先介绍下级,后介绍上级。

第十,介绍职位、身份高者和职位、身份低者认识时,应先介绍职位、身份低着,后介绍职

位、身份高者。

《社交礼仪》平时作业二

(第二章)

壹、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不允许于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使用手机。(√)

2.为了表示真心诚意,感谢函尽量自己手书撰写。(√)

3.选送鲜花时,不但要见其通用的寓意,而且也见其民俗寓意,二者应且行不悖。(√)

4.于赠送礼品时,最好不要说“没有准备,临时才买的”,“没有什么好东西,凑合着用吧”

等等诸如此类的自我贬低的话。(√)

5.饮用咖啡,讲究具体场合的选择,客厅、写字间壹般不宜饮用咖啡。(×)

二、简答题

1.于选择、准备馈赠礼品时要主动回避对方受礼的禁忌。根据壹般规律,哪些物品是受赠

者难以接受的?

答:违法的物品;犯规的物品;败俗的物品;犯忌的物品;有害的物品;废弃的物品;广告

类物品。

2.写信的5C原则是什么?

答:礼貌;清晰;简洁;完整;书写正确。

三、论述题

试述拨打电话时如何表现得文明大度,尊重自己的通话对象?

答:要正确的拨打电话,务必要自觉维护自己的“电话形象”。所谓“电话形象”就是电话

礼仪的主旨之所于。它的含义是:人们于使用电话时的、深刻的印象。壹般认为,壹个人的

“电话形象”,主要由他使用电话时的语言、内容、态度、表情、举止以及时间感等几个

面所构成的。它被视为个人形象的重要部分之壹。据此,大体上可对通话之人的文明礼貌的

修养和为人处世的风格有所了解。于整个通话过程中,发话人(拨打电话者)始终居于主动,

支配的地位。作为“先发制人”的壹方,若要使自己所打的电话既能正确无误地

文档评论(0)

134****32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