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娃的觉醒》读后感1000字.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夏娃的觉醒》读后感1000字

《夏娃的觉醒》读后感1000字:

写在前面:没课的一天下午,我正在阅读着《夏娃的觉醒》这本

书,这时候大学时期的室友给我发来了一条消息,她目前在一所高中

的咨询室工作,刚开始是在探讨着艾森克人格问卷的一些学术问题,

后来她突然说他们学校有一个小孩留了遗书,本觉得他应该是抑郁质,

但人格问卷结果显示是多血质,即外倾稳定,猜测可能是想博取父母

的关注,但具体原因不好做分析。

接着她说她接待的好几个小孩都经常性的割腕,原因是被家长经

常性的暴打,每次割腕之后,父母的殴打就会停止一阵子,但时间一

长就会继续被打,为了逃离伤害,就只好再次自伤来逃离这种被父母

殴打的现状,听到她的话之后,心里很是难受,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棍

棒之下出孝子”的说法,但这种说法真的有用吗?古人生活的时代并

没有意识到个体的心理问题,或许真的有的儿童会因为惧怕父母的殴

打而变得言听计从,但这对孩子所带来的心理创伤古人是无法估量的。

很多父母都会说自己打小孩是为了让孩子记住某个道理,是为了他们

好,回想我们自己的经验,肯定都有被父母打的记忆,我们可能会记

得父母是用什么打我们的,我们当时有多痛,父母有多生气,但很少

会有人清楚的记得父母到底是因为什么事情打我们,那么父母想借打

1

我们来让我们记住某个道理的目的又成功了多少?显然这种教育作

用是微乎其微的,可能人类成长的一大标志就是避免殴打的教育方式

吧,当然这里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每个人都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

但我还是想对那些正在沿袭着自己父母对自己教育方式的家长

说,显然我们因为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而不知道该怎么样去正确的教

育,但庆幸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随时可以自我学习的时代,抛弃手上

的棍棒,和孩子慢慢成长,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

继续看我手上的这本书,《夏娃的觉醒》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爱

丽丝.米勒,以研究儿童早期心理创伤的成因以及对其成年后的影响

而著称。她所表达的思想是成人想要解决目前的问题,唯一的方法就

是要揭开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伤疤,那些无法触及内心的治疗都是

无效治疗,读后感她的某些观点我是赞成的,比如父

母不该用“黑色暴力”来对待小孩,以及治疗者必须要找出自己心理

障碍的原因,只有意识到症结所在,充分的接受这些回忆,才能达到

疗愈的目的。

但她的心理分析理念过于悲观化,看不到温尼科特理论里面的积

极力量,温尼科特给予了母亲充分的理解与帮助,让人感受到一股积

极的力量以及想要去理解做的并不够好的母亲,但爱丽丝.米勒否认

了母亲与孩子最初的积极联结,她认为有的母亲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

2

就很讨厌自己生下的这个小东西,而心理治疗师必须要告诉治疗者这

个事实:他的母亲从一开始就不曾接纳自己。只有这样治疗者才能达

到真正疗愈的目的,这种说法让我感觉很不舒服,我觉得哪怕母亲在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自己原生家庭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给

孩子造成些许伤害,但出生时的联结至少会是开心的,孩子看到母亲

会开心,母亲看到孩子也会开心,毕竟那是怀胎九月自己身上掉下来

的一块肉,再坏的人也不会不爱自己的孩子,要相信这种母爱是一种

人性,出生时的联系是积极和充满希望的。作者:刘青飞

3

文档评论(0)

火龙果的春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