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郭沫若 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公开课(23张PPT)课件.pptxVIP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郭沫若 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公开课(23张PPT)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堂导入青春如初春,如朝阳,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发于硎,人生之宝贵之时期也。

“我”的青春形象——《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题目《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谁立在地球边上?地球边上是哪?放号是什么意思?主体形象横跨两大洋的巨人诗人的自我形象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放声呼唤、纵情高歌,为“五四精神”而呐喊。

学习目标:品读诗歌,赏析“我”的青春形象。知人论世,探究“我”和时代的关系,感悟诗歌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和革命热忱。深入探讨,分析其中意象所蕴含的情感

导读识人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浪漫主义的天才诗人,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心绪,满足了时代的精神需求,而且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作者简介

课前活动诵读诗歌,联系诗歌的标题,用一个词概括两首诗中抒情主人公“我”是一个怎样的角色。示例:《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的“我”是一个()者

五四运动“我”是时代精神的投射与放大诗中的“力”不仅是自然之力,更是时代之力,是摧毁一切落后、黑暗,共同创造理想光明的新世界的力量。“我”身上所具有的就是那个“狂飙突进”时代里勇于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的精神,热烈向往、执着追求,摧毁旧事物的勇气与坚定。

诗歌诵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诵读视频

问题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怎么读,怎么理解?诗人为什么要放号?

活动1.重现活动场景,想象“我”的形象景物特征景物色彩景物声音人物形象歌唱者的舞台波澜壮阔明丽耀眼宏大猛烈巨人

问题2:诗人立在地球边上,看到了什么景物?

问题3:哪些词语点明诗人对这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形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晴:五四运动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驱散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的黑暗。提起、推倒:拟人。太平洋之力量即参与五四运动的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个社会集团的爱国人士的合力。说说“晴”“提起、推到”的含义

3、诗歌为什么要描绘滚滚洪涛?滚滚洪涛“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

创作背景(一)《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郭沫若受到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问题5:诗人由这些景物想到了什么?

问题6: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艺术的绘画、优美的舞蹈、动听的音乐、激情的诗歌、时代的韵律,令人振奋,催人努力,开创全新的世界。

面对壮丽之景,诗人发出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的呼喊,这汹涌磅礴的力量究竟要毁坏什么?创造什么?闻一多说:“五四”后之中国青年,他们的烦恼悲哀真象火一样烧着,潮一样涌着,他们觉得这“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宇宙真一秒钟也羁留不得了。他们厌这世界……他们的心里只塞满了叫不出的苦,喊不尽的哀。“不断的毁坏”---毁坏旧社会、旧中国、旧文化。

无数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无限的太平洋滚滚的洪涛特点:力量巨大气势磅礴阔远雄奇动作:怒涌、推倒意象:用自己的主观感受,把客观景物抒写得宏伟壮丽、气势磅礴,展示了大自然的雄伟壮丽。营造了一种恢弘大气、雄浑壮阔的氛围,为下文对力的赞美与歌颂做铺垫。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象。1、思考:诗句中描绘的意象有哪些?有何特点?这些意象的描写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问题8:怎样理解最后一段话的深刻含义?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色彩形态神韵节奏内涵“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问题9:与格律诗相比,你觉得此诗的情感浓烈吗?作者怎样做到的?(提示:修辞、句式、标点方面)

1.排比内容热烈歌颂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力量情感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那种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国家现状的强烈愿望效果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2.叠词、反复直抒胸臆,抒写对“力”的赞叹,

文档评论(0)

112092338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