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大学原文及译文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前言:中华文化四要素:道统、天命、圣人、教化。行道从修道来,修道从教化来,教化从圣人来,圣人从天来,天从道来,道从诚来。
天地是道所造化,古今是道所运行,人物是道所生成;主宰这一切的是上帝,继承这一切的是圣贤,阐明生天生地生人物的道理而教化后世的,是经典的功劳。尽性事天的学问,没有比四书五经更完备的,正性立命的修养,没有比《易经》更详细的。儒教敬天配天的功德,可以说尽善尽美了。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朝闻道,夕死可也。”子贡说:“性与天道不可得闻。”
道统的源流,从伏羲开始,传至孔子,春秋战国,世道大乱,人心不古,相交征利,战乱不休。孔子奔走列国,明传教,暗传道,鲜有人知。儒家的“止至善、用极”,与道家的“得道”,佛家的“证果”同出一理,可惜世人不明儒教[真义],互相倡导的是[安章锻句]的文学,而搁置[生命实用]的学问于不顾,使得后世没承受[安身立命]的大利,这是先圣所料想不到的事。
儒门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讲的是为学之道,为人之道,为政之道,都是圣人之道。《论语》以学道为开始,以知命为结果;《孟子》以义利之辨为开始,以知天事天为结果;《大学》以格致为开始,以治平为结果;《中庸》以率性修道为开始,以中和位育为结果。
不读四书,会有四输:出口无章,处世无方,仪容不庄,生命无光。
《大学》是儒教教人的薪传,以内圣外王一贯的绝学,而立人道极则。其[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开展,由内至外,由己及人,就是恕道的极致发展。而[六步道功:止、定、静、安、虑、得]的心性修养,更由粗而精,最后臻于至善的极境。与佛、道、耶、回之教不相上下,更是当今的[救世良教],所以当今儒教应运,世界通行。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不好好学习。
下面我将自己从圣贤仙佛那里学习来的点点滴滴,书写在此,愿与有识之士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为挽世道为清凉,化人心为良善,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大学》一书,分七大纲领
一、全书总纲领(明德止善,是道功,教功,事功。立性体大道,成礼运大用。)
(一)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亲(新补处,仙佛所补。原来的文章里面没有),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大学是学圣学贤,是大人的生命学问,指所学是为了立身行道。在于使人恢复灵明的本性,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近能与最亲近的九族和睦相处,远能使天下百姓皆恢复光明的自性,作自我的新民。达到最圆满究竟的境地。
1、述明明德(德明荷担天命,完成家国天下的治道,首在格致。)
(二)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其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的圣君贤相要使天下百姓皆能恢复灵明的本性,先要治理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必先管理好他的家庭和家族,在伦理上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睦,妯娌相亲,充满天伦之乐。要想治理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必先修好自身的品格,言行相顾,舍己从人,虚心容物,二六时中,如对鬼神;要想修养好自身的品格,必先端正自己的心思念头;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念头,必先诚实自己的意念;要想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发先致其良知,良知即自性,不为形役,以良知应物,使内外皆明、皆知,即《中庸》的“自明诚”;欲致其良知,必须先格心物。将气禀所拘,物欲所蔽,一切传染习性都除去,恢复固有本然的善性。明白一切万事万物之理,不害物也不为物所害,而能善尽物用。
(三)原文:物格而后致知,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将后天的一切气禀所拘,物欲所蔽,传染习性都除去,恢复固有本然的良知。如是推广行远,尽量发挥良知的能力,善尽天职而化民,意念虽然还想为恶,已经得不到支持的友伴了,所以叫做诚;意念既然有了歇止之处,心就会跟着意念端正,心念居正,本性就会光明磊落,得以修养,自身既修,现于言行,大德感召,家人没有不俯首不受感化的,家虽千口,心只一念,叫做家齐;国是一家一家的集合,一家齐而众家慕,推广行远,家家都迎向春风,礼乐施行了;再用政令刑法辅助,国家就大治了;国治诸候响应,朝野仰望,天下怎会不太平呢?
(四)原文: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译文:《康诰.周书》篇里,周公对弟康叔训诫:你一定要访求商朝遗民中的贤人君子和年高德劭的长者们,请教商朝先人所以兴盛和灭亡的道理,而且务必要爱护人民。《太甲.商书》上说:人常常返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