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寿州窑-器型
隋代器物;;寿州窑-隋代器物鸡首壶;龙柄鸡首壶
是隋代寿州窑瓷器中的标志性产品,
目前发现的大型鸡首壶尺寸高度近50厘米,
小型的鸡首壶高度20厘米左右。
不论形制大小,寿州窑鸡首壶的造型都有修长、挺拔、俊朗的美感。;鸡首壶的出现与我国古时的崇鸡文化现象有关。
鸡在古代是吉祥之禽,西汉初期,韩婴《韩诗外传》中记载了鸡的“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即“文、武、勇、仁、信”五德。
“鸡”与“吉”同音,寓意吉祥安宁,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长期处于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中,鸡首壶反映了战乱年代人们对吉祥安宁生活的祈望。;三国时代-南方窑口出现
东晋德清窑黑釉鸡头壶
高17厘米,口径7厘米。
壶的颈部纤细、腹部浑圆、平底。
肩的一侧为凸起的鸡首形壶嘴,另一侧为曲形把手,连接口部与肩部。
壶肩部另外两侧各有一桥形方系,系孔可以穿绳。
此壶造型别致新颖,鸡首上昂,仿佛正在引颈眺望,与把手一高一低,遥相呼应,既庄重古朴,又使整个外形曲线流畅生动。
壶身通体施有黑釉,釉层丰厚,釉色均匀纯净,其乌黑光亮的色泽产生出漆器般的艺术效果。
此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南北朝-流行
南北朝时代,鸡首壶已经很流行了,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器,因此它的制作已趋于规范。
器形进一步向修长方向发展,变得苗条秀气。
鸡首部分鸡冠高耸,做打鸣状,盘口增高,重心向下移从而增加了平稳性,鸡嘴依旧与腹部相通,有孔,能倒水。
值得注意的是,南朝时期出现了龙柄和莲瓣装饰,这在工艺上是很大的进步,同时也给鸡首壶增加了一些宗教色彩。无论从工艺、纹饰还是实用性等方面,鸡首壶在南北朝时期均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发展趋于成熟。;隋朝-顶峰
隋朝的鸡首壶较南北朝时期更为修长,
表现为壶颈变细,腹部瘦高,容量大大减少。
柄部仍沿用南北朝时的龙首,但衔龙造型更加生动,并派生出虎首、羊首或凤首壶。
此外,隋代白瓷发展成熟,胎釉有了象牙???的质感,出现了部分白瓷作品。
最具代表性的是1957年出土于西安郊区玉祥门外隋大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中的白瓷龙柄鸡首壶。
此时鸡首壶在工艺、纹饰还有实用性方面都达到了顶峰。;青黄釉小龙柄鸡首壶;青黄釉小龙柄鸡首壶
隋(581~618年)
口径6.4厘米,底径6.1厘米,高21.6厘米
20世纪70年代大通出土
淮南市博物馆藏
此器约在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淮南市大通区,距寿州窑窑址很近。出土时龙柄残缺,后修复完整。该器的整体造型趋向于北方邢窑特点,尤其是下腹部所占比重较大,有寿州窑隋代早期或更早期的时代面貌。其盘口的深度比例,颈部、腹部间的比例接近西安李静训墓出土的白釉双系鸡首壶。隋代寿州窑大型盘口壶的整体造型修长高大,此器腹部比例较大,形态饱满,通体施青釉,偏黄,釉层较厚,发色、玻化很好,是早期寿州窑的代表性作品。;青釉龙柄鸡首壶
隋(581~618年)
口径7.5厘米,底径6.3厘米,高31厘米
2011年于南京征集淮南市博物馆藏
龙柄鸡首壶是隋代寿州窑标志性产品,它以修长俊朗的造型,写实粗犷的表现手法,显示出寿州窑窑工的高超技艺和对瓷器美学的独到理解。寿州窑龙柄鸡首壶总体风格趋向于北方窑口,但变化很大,主要体现在壶的颈部与腹部比例关系上。邢窑的鸡首壶腹部比例要比寿州窑大,盘口深且小。
此件龙柄鸡首壶是寿州窑隋代产品中的精品。龙柄粗壮有力,龙首、鸡首以写实风格构成,系窑工以娴熟的技艺随手捏塑成型。装饰腹中部的二周方棱凸弦纹粗犷厚重,成为鸡首和龙柄的支撑点。龙首口衔盘沿,龙须向外翻卷,眼球硕大。鸡首向后扬起,口中衔以小珠,栩栩如生,以强烈的写实风格和优雅的形态,给观者以美感。该器釉色发色很好,通体施青釉,色偏黄绿,釉层较厚,在盘口、颈部及腹的凹陷处产生积釉并发生窑变,使整器的釉色看上去更加富于变化。;青釉龙柄鸡首壶;青釉龙柄鸡首壶
隋(581~618年)
口径9.3厘米,底径11.8厘米,高46.7厘米
2011年6月13日于淮南征集(柄下部修复)
淮南市博物馆藏
此器高大修长,造型优雅,龙柄、鸡首形态生动自然,是隋代寿州窑瓷器中的代表性作品,是已发现的隋代鸡首壶中形制最大的一件。
深腹小盘口,唇口外卷,盘底出棱角,制作规范。细长颈上窄下宽,呈宝塔状。颈的上部饰二周凹弦纹,因积釉使颜色加深变暗。下腹部约占总高度的二分之一,比例十分协调,增加了整器的美感。斜溜肩上饰一昂首鸡首,鸡冠高拱,小圆眼外凸,十分精神。长龙柄自溜肩处向上弓起,强而有力。龙吻口衔小盘口,有吞噬壶中宝物之态。溜肩下部饰二周凸起的弦纹,粗壮有力,弦纹的凹陷处积满釉水,釉色酱而泛黑,更显弦纹的装饰之美。施青釉,青中泛黄,釉层较厚,在肩腹处釉有脱落,施釉至腹下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