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临床子宫内膜息肉健康宣教
提到“息肉”,不少姐妹会下意识慌神——子宫里长这东西,严不严重?要不要开刀?其实子宫内膜息肉没那么可怕,今天就用大白话拆解它,从“是什么”到“怎么应对”,让你看完心里有底。
一、先搞懂:这“小肉团”到底是啥?
简单说,子宫内膜息肉就是子宫局部内膜“偷偷长多了”,聚成了肉疙瘩:
大小差很多:小的像米粒(几毫米),大的能长到几厘米;
数量不固定:可能单个“独居”,也可能多个“抱团”;
形态分两种:“带蒂”的像小樱桃挂着线,“无蒂”的直接贴在子宫壁上。
别小瞧它!咱们常遇到的月经不准、非经期出血,21%~39%都跟它有关,是女性异常子宫出血的常见“元凶”之一。
二、谁容易被盯上?35岁以上是重点人群
子宫内膜息肉偏爱中年女性,35岁以上姐妹要格外留意——很多人都是体检时偶然发现,平时没半点感觉。除此之外,有这些情况的姐妹也要多上心:
激素“失衡”:长期吃含激素的保健品、围绝经期/绝经后补激素,导致雌激素过高;
炎症“拖后腿”:妇科炎症没及时治、戴宫内节育器、经历过分娩/流产/宫腔手术,反复刺激内膜;
有这些基础问题:高血压、肥胖、糖尿病,或是乳腺癌术后长期吃他莫昔芬。
三、怎么发现它?有信号要警惕,没症状也别漏
70%~90%的息肉会发“预警信号”,比如:
月经乱了:经间期突然出血、月经量变多、经期拖拖拉拉;
分泌物异常:息肉太大或突到宫颈管,可能感染坏死,流出带臭味的血性分泌物。
但也有“沉默的息肉”——单个、小于1厘米的息肉,可能完全没症状,只能靠B超、诊刮或手术时才发现。所以定期妇科检查,比等症状出现更重要!
四、确诊要做啥检查?3种方式帮你看清
怀疑有息肉,医生通常会安排这些检查,精准度都很高:
1.宫腔镜:最直观的方式,能直接看到宫腔里灰红色的“小肉团”,蒂的长短、大小、数量一目了然;
2.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通过造影剂显影,能发现息肉造成的“充盈缺损”;
3.分段诊刮:取一点内膜组织化验,从病理上明确是不是息肉,排除其他问题。
五、查出息肉咋办?不是所有都要“切”
治疗不用“一刀切”,全看息肉的大小、症状和你的需求:
小而无症状(<1cm):别慌!1年内有27%概率会自己消失,恶变风险低,定期复查就行;
大或有症状(出血、影响生活):优先选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微创、精准,比盲目刮宫更不容易漏。
有生育计划:摘息肉后再备孕,能减少怀孕阻碍;
无生育需求/怕复发:可吃短效口服避孕药,或放“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降低复发率;
反复复发:没生育需求的话,可考虑子宫内膜切除术。
根治性手术(子宫切除):很少用,只针对40岁以上、恶变风险高的情况,绝非首选。
六、预防小贴士:做好2件事,减少风险
1.炎症别拖:有子宫内膜炎及时治,避免慢性刺激;
2.定期随访:查出息肉后遵医嘱复查,小问题早处理,别等它“作妖”。
其实子宫内膜息肉更像子宫的“小插曲”,不是癌症,也大多不用激进治疗。关键是早发现、早应对,35+的姐妹更要记得定期给子宫做“体检”——好好呵护它,咱们才能更安心~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