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年级:高一学期:上学期考试类型:期末考试
时长:150分钟总分:150分
难度:易40%中50%难10%
对标:近三年全国卷(新高考Ⅰ卷)结构、分值、排版、字体、行距、图表样式。
---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材料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工具和技术的革新史。从钻木取火到蒸汽机,从计算机到人工智能,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然而,技术进步并非总是带来福祉。工业革命初期,机器大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率,但也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引发了工人运动的抗议。如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在提升生产力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就业、伦理等问题的担忧。如何平衡技术进步与社会福祉,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工具和技术的革新密切相关。
B.技术进步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可能引发负面问题。
C.工业革命初期的技术革新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引发了工人抗议。
D.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提升了生产力,但其引发的担忧可以被忽视。
2.根据材料,概括“技术进步与社会福祉”之间的关系。(6分)
---
二、现代文阅读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材料
数字乡村: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近年来,数字技术加速向乡村渗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数字乡村建设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还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
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数字技术通过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了对农业生产的精准管理。例如,智能灌溉系统能根据土壤湿度自动调节水量,减少水资源浪费;无人机可以高效完成播种、施肥等工作,降低人工成本。此外,大数据分析帮助农民科学决策,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数字技术在农村生活领域的应用
数字乡村建设还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数字服务,让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生活便利。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
数字乡村建设的意义
数字乡村建设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推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了城乡共同富裕。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字技术是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其应用前景广阔。
B.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精准管理和高效作业。
C.数字技术在农村生活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D.数字乡村建设的意义仅在于技术进步,与乡村振兴战略无关。
4.结合材料,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9分)
---
三、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材料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B.猥自枉屈(降低身份,委屈自己)
C.倾覆(失败,崩溃)
D.庶竭驽钝(大概能够竭尽平庸的才能)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谨慎,所以在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B.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自从接受任命以来,早晚忧愁叹息,担心托付的事情不能完成,以损伤先帝的英明。
C.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应当率领军队,向北平定中原,大概能够竭尽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之徒。
D.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至于考虑减少或增加,提出全部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
7.根据材料,概括诸葛亮出师北伐的原因和意义。(6分)
8.诸葛亮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材料分析。(7分)
---
四、古诗词鉴赏(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
材料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10.分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的表达效果。(5分)
---
五、语言文字运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