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国高铁防冻技术发展与应用报告
报告编号:CRH-ANTIFREEZE-2025-001
编制单位:中国铁路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或相关技术研究机构)
编制日期:2025年XX月XX日
适用范围:高寒高海拔地区高铁线路防冻技术参考、行业技术交流与推广
一、技术发展背景:严寒环境下的高铁运行挑战
中国高铁网络已覆盖东北、西北、青藏高原等严寒区域,这些地区冬季普遍存在低温(-40℃至-10℃)、暴雪、冻雨、积冰等极端天气,对高铁运行安全构成多重威胁:
线路设备隐患:钢轨热胀冷缩导致轨缝变形、轨道板冻胀开裂,道岔尖轨与基本轨冻结卡阻,影响列车转向与制动;
接触网故障风险:接触网导线覆冰后增加重量与张力,易引发断线、绝缘子闪络,受电弓与导线接触不良导致供电中断;
基础设施损伤:桥梁支座冻融破坏、隧道口结冰掉落,路基冻胀隆起或融沉变形,缩短设备使用寿命;
运营效率影响:极端天气下需降速运行,甚至临时停运,2018年东北暴雪曾导致哈大高铁多趟列车延误,2023年青藏铁路冻土区冬季维护成本同比增加12%。
为破解“高寒禁区”难题,中国自2007年哈大高铁规划建设起,逐步构建起覆盖“预防-监测-除冰-修复”全流程的防冻技术体系,目前已实现-40℃极寒环境下高铁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二、核心防冻技术体系:多维度防护的技术突破
(一)线路工程防冻技术:筑牢轨道安全基础
1.钢轨与轨道结构防冻
低温适应性钢轨:采用PD3、U75V等耐低温钢材,通过控轧控冷工艺提升低温韧性,-40℃下冲击韧性≥27J,较普通钢轨提升30%;在哈大高铁、牡佳高铁应用“超长无缝线路”,减少轨缝数量90%以上,配合钢轨伸缩调节器,解决低温收缩变形问题;
防冻轨道板与扣件:研发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采用高弹性聚氨酯垫板,低温弹性保持率≥85%(-30℃),避免轨道板冻胀开裂;在冻土区应用“预埋式防冻胀结构”,通过设置排水盲沟、保温层(聚苯乙烯板厚度≥10cm),减少路基冻融循环对轨道的影响。
2.道岔防冻技术
电加热道岔系统:在道岔尖轨、心轨底部铺设电加热带,采用智能温控(设定温度≤5℃时自动启动),功率密度20W/m,升温速率≥2℃/min,哈大高铁道岔加热系统冬季启用率100%,冻结卡阻故障下降至0.1次/千公里;
机械防雪除冰装置:道岔区域安装旋转式除雪刷、热风吹雪机,配合道岔融雪盐喷淋系统(环保型融雪剂,氯离子含量≤0.1%),实现“雪落即除”,2024年沈阳局集团道岔积雪清除效率提升40%。
(二)接触网防冻技术:保障供电持续稳定
1.接触网覆冰预防与监测
防覆冰导线设计:采用“异形截面导线”(如梯形、Z形),减少覆冰附着面积,较圆形导线覆冰量降低25%;在接触网绝缘子表面喷涂RTV防污闪涂料,同时具备防覆冰功能,冰闪电压提升至150kV,较普通绝缘子提高50%;
覆冰实时监测系统:通过“视频监控+拉力传感器+气象站”联动,实时监测接触网导线覆冰厚度(精度±1mm)、张力变化(量程0-50kN),当覆冰厚度≥10mm时自动触发预警,数据传输延迟≤30秒,覆盖哈大、兰新高铁全线。
2.接触网主动除冰技术
热力除冰系统:推广“接触网电加热除冰”(通过列车受电弓向接触网施加大电流,利用导线电阻发热融冰,功率300-500kW),2023年哈大高铁冬季累计融冰时长128小时,除冰效率达98%;在兰新高铁高海拔段应用“电磁感应加热除冰装置”,适应-35℃低温与强风环境;
机械除冰设备:研发“接触网除冰机器人”,搭载超声波除冰刀、热风枪,可沿接触网自主行走(时速5km),单次除冰长度≥10km,2024年青藏铁路试点应用,替代人工除冰,作业效率提升3倍。
(三)路基与桥梁防冻技术:抵御冻融破坏
1.路基防冻结构
冻土区路基防护:青藏铁路格拉段采用“片石通风路基”(片石层厚度1.2-1.5m)、“热棒路基”(热棒间距3-5m,单根热棒制冷功率200W),通过主动散热降低路基温度,冻土上限抬升≥0.5m,路基冻胀量控制在5mm以内;
低温区路基排水:在路基两侧设置“防冻胀排水沟”,采用PVC-U双壁波纹管(耐低温-40℃),配合保温盖板,避免沟内积水结冰堵塞,2023年京哈高铁冬季排水系统通畅率100%。
2.桥梁防冻技术
桥梁支座防冻:采用耐寒型氯丁橡胶支座,-40℃下抗压弹性模量变化率≤15%,配合支座电加热装置(功率500W/个),防止支座结冰卡死;在桥墩底部包裹保温层(玻璃棉厚度≥8cm),减少冻融对墩身混凝土的侵蚀;
桥面防冻系统:桥面铺装采用“沥青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