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在县公安局党课上的讲话:坚守初心使命共筑清廉党风
同志们:
今天是2025年8月*日,凌晨的县城刚下过一场阵雨,空气里还带着青草的湿润。刚才路过办公楼大厅,看见新入职的小周正踮着脚擦“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警徽,抹布掠过“2023年度全省优秀公安局”的奖牌时,停顿了片刻——那奖牌上还留着去年台风天他跟着老民警转移独居老人的雨水印子。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二十年前刚入警时,师傅拍着我肩膀说的话:“咱这身警服,穿在身上是责任,贴在心里是信仰。”二十多年过去,警服换了几茬样式,不变的是肩章上的警徽始终滚烫,是群众遇到困难时喊的那声“警察同志”依然滚烫。
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想和大家聊聊“初心”与“清廉”——这两个词,既是公安队伍的“根”,也是我们每一名党员民警的“魂”。
一、从红色基因里找“初心原点”,弄清楚“我是谁、为了谁”
上周整理档案时,翻到一本1952年的老笔记本,是咱们县公安局第一任局长张青山同志的。泛黄的纸页上,字迹工整地记着:“7月15日,西关村王大娘家耕牛被盗,带民警冒雨追查30里,于深夜11点在邻县集市寻回。王大娘塞来两个热乎的红薯,推辞不过,收下一个——明天给队里炊事班改善伙食。”笔记本最后一页,夹着一张褪色的黑白照片:年轻的张局长穿着洗得发白的警服,蹲在田埂上,和王大娘、小孙子一起啃红薯,身后是挑着水桶的村民,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
这就是咱们公安队伍的“初心原点”。从中央特科的“隐秘战线”到新时代的“枫桥经验”,从“有困难找警察”的承诺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担当,人民公安的初心从来都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刻在每一次出警里、融在每一句“别怕,有我”里的温度。
这些年,咱们县局也涌现出很多“张青山式”的民警。比如退休老民警李建国,退休五年了还坚持每周三到社区警务室“坐班”,帮独居老人代买药品、教留守儿童写作业,他说:“我的警号虽然退休了,但‘警察’二字刻在骨头里,一天也不能闲。”再比如刑侦大队大队长王浩,去年侦破系列盗窃案时,嫌疑人家属托人送来5万元“辛苦费”,他当场严词拒绝:“破了案,群众的安全感就是最好的‘辛苦费’。”这些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人民公安为人民”。可也要清醒看到,个别同志的“初心”正在“蒙尘”。比如今年3月,巡特警大队一名辅警在处置纠纷时,接受当事人递来的香烟,虽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还有个别窗口民警,对群众咨询的户籍业务“打官腔”“踢皮球”,被群众投诉到省长信箱。这些看似“小问题”,实则是初心淡化的信号。同志们,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不是用来谋私的;我们穿的警服是“保护色”,不是“特权衣”。
二、在“烟火气”里验“忠诚成色”,答好“怎么干、干得好”
今年夏天,咱们县遭遇了60年一遇的强降雨。7月20日凌晨3点,马鞍镇河堤出现管涌,派出所所长陈强带着12名民警辅警,在齐腰深的洪水中连续奋战18个小时,用身体筑起“人墙”封堵缺口;7月22日,县城老城区积水过膝,交警大队民警赵晓雯把执勤头盔给了被困的老人,自己淋得浑身湿透,却笑着说:“我年轻,扛冻!”这些天,全局民警平均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但没有一个人退缩——因为我们知道,群众家里的一盏灯、老人床头的一杯热水、孩子放学路上的一份安全,比什么都重要。这就是咱们的“当下事”: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写材料,而是蹲在田间地头调解邻里纠纷;不是盯着考核指标“刷数据”,而是走进社区网格听群众“吐槽”;不是被动应对警情,而是主动排查隐患。就像咱们正在推进的“百日缉毒”专项行动,禁毒大队民警老周带着队员在毒贩可能出没的城乡结合部蹲守21天,晒得黝黑不说,鞋底都磨破了3双,最终打掉一个跨区域贩毒团伙;还有“反诈攻坚”行动中,派出所民警把反诈宣传编成地方戏曲,在村头广场搭台演出,今年上半年全县电信诈骗发案数同比下降37%——这些成绩,不是靠“坐在屋里想办法”,而是靠“脚下沾泥、心中有民”干出来的。
可也有少数同志把“履职”当成了“应付”。比如个别民警在接处警时,习惯说“这事儿不归我们管”“等领导批了再说”,把“首问负责制”抛在脑后;还有个别办案民警,为了尽快结案,对案件细节“差不多就行”,导致证据链不完整,最后不得不重新调查。同志们,群众的事没有“小事”,你推诿一次,群众就寒心一分;你敷衍一次,信任就流失一寸。咱们常说“警情无大小”,其实“态度”比“结果”更重要——一句“我帮你问问”“我陪你去办”,就能让群众感受到“警察可靠”。三、用“严管厚爱”织“防护网络”,管住“微权力、小念头”
上个月,咱们召开了党风廉政警示教育会,播放了省厅制作的《警鉴》专题片,里面有个案例让我至今揪心:某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原大队长张某,最初只是收了管理服务对象一条烟、一瓶酒,觉得“反正没多少钱,没人知道”;后来发展到收购物卡、拿“干股”,一步步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