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pptxVIP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被称为“诗圣”,他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一生坎坷,经历安史之乱,诗作多反映民生疾苦,被誉为“诗史”。其诗风格沉郁顿挫,代表作有《春望》《三吏》《三别》等,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抓字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地区

闻:听说

涕:眼泪。

却看:回头看。

裳:下身穿的衣服

妻子:妻子和孩子。

青春:指春天。

诗中还有哪些古今异义词?请你结合注释,用红笔圈出来

我会写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捺变点

再读古诗,从诗中写到的哪些行为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

品读诗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初闻涕泪满衣裳。

初闻涕泪满衣裳。

通过“忽传收蓟北”与“涕泪满衣裳”的强烈对比,展现诗人初闻捷报时的狂喜与悲欣交集。前句以“忽传”点明消息的突然性,后句以“涕泪”直抒胸臆,既表现对国家中兴的无比激动,又暗含多年漂泊的辛酸,形成“喜极而泣”的复杂情感,为后文“放歌纵酒”“还乡”等狂欢场景奠定情感基调。

“涕泪”与“喜庆”的悖论:通常喜事应欢笑,但诗人却“涕泪满衣”,凸显战乱年代百姓对和平的渴望之深与情绪的压抑已久。

可结合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讲解“剑外”“蓟北”的地理位置与战略意义;对比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的写法,分析以泪写情的异同;组织学生用“初闻……”句式创作短文,表达重大消息传来时的真实感受。

通过“却看妻子”与“漫卷诗书”的细节描写,展现全家从愁云密布到喜极而狂的情感转变。前句以“愁何在”侧面烘托喜讯的巨大冲击力,后句以“喜欲狂”的夸张动作直抒胸臆,既表现诗人对和平的极度渴望,又以“漫卷”“欲狂”等动态画面,为后文“放歌纵酒”“即从巴峡穿巫峡”的还乡狂想铺垫情感高潮。

可结合杜甫其他诗作(如《春望》)对比分析“诗书”意象的变迁,理解诗人从忧国到狂喜的心路历程;组织学生用“却看……”“漫卷……”等句式创作短诗,练习细节描写与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想象“即从巴峡穿巫峡”的还乡路线,深化地理与情感的关联。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纵酒:尽情地喝酒。

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青春:春天的景物

大晴天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

写准备还乡的情景。

通过“放歌纵酒”与“青春还乡”的畅想,展现诗人得知官军收复失地后的狂喜与归心似箭。前句以“白日”点明欢庆场景的热烈,“放歌纵酒”直抒胸臆,后句以“青春”喻指明媚春光,将自然美景与还乡行程相联结,形成从个人狂欢到全家归途的叙事递进,既体现诗人对和平的极度渴望,又以“好还乡”的期盼为后文“巴峡穿巫峡”的具体路线铺垫情感高潮。

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而得名。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通过“巴峡—巫峡—襄阳—洛阳”的路线连缀,展现诗人归心似箭的急切与对故乡的无限向往。前句以“即从”“便下”勾勒出一气呵成的还乡路径,后句以“穿”“向”等动词强化行旅的迅疾感,既延续前文“喜欲狂”的情感高潮,又以地理空间的跳跃性排列,将抽象的归乡渴望转化为具象的行动路线,形成“闻捷报—狂喜—筹划归途”的完整叙事闭环。

读诗的后四句,读出诗人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

···

杜甫当时客居四川,此路线是归乡最便捷的水陆通道。从险峻的三峡(“穿”)到平坦的襄阳(“下”),再到最终目的地洛阳(“向”),暗示旅途从艰险到平缓、从他乡到故土的转变,强化归心之切。

对比李白《早发白帝城》中“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速度描写,体会诗人对归乡急切的不同表达。

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时,喜悦的泪水就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子儿女,他们的愁容早已不见,

我随手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

大白天便开始纵声高歌,痛饮美酒,

明媚的春光正好伴我返回故乡。

即刻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过巫峡,

再经襄阳北上,直向洛阳而去。

译文

首联:喜报传来泪沾裳(盼望已久)

颔联:妻子一扫往日愁云(欣喜若狂)

颈联:纵酒欢唱作伴还乡(多年心愿)

尾联:想象中飞驰到洛阳(归心似箭)

还乡之切

(想象)

爱国

之情

收复之喜

(实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英语教育找李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中小学英语教育相关教学设计,试卷定制,教案编写等,拥有十年经验,专业能力过硬。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1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