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VIP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谏”字探到底

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及句式,熟读并背诵课文。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审美鉴赏与创造:感知作者的语言艺术,把握作者的观点。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魏征直言敢谏的精神,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感悟责任使命,体会现实意义。

重生之我在大唐当谏臣

欢迎穿越到大唐!你此次的身份是诤臣魏征!任务难度:★★★★★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古人比之为“批逆鳞”,臣子唯恐触犯君上,上奏时莫不谨慎小心。因为讽谏帝王,比干被挖心、屈原被放逐……点击此处领取身份卡及劝谏对象重生之我在大唐当谏臣

大唐谏臣身份卡姓名经历成就魏征(580-643),字玄成。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辅佐唐太宗17年,以直言敢谏著称,史称“诤臣”。

劝谏对象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少年从军,唐朝建立后,领兵平定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封秦王。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册立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李世民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重生之我在大唐当谏臣第一章为何而谏第二章如何上谏第三章谏些什么第四章谏中窥人

为何而谏第一章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到了贞观中期,随着功业日隆,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并且变得“喜闻顺旨之说”而“不悦逆耳之言”。为何而谏在这样的背景下,你还是选择了勇敢进谏!

第二章如何上谏

如何上谏

劝谏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解题写作目的写作对象写作内容写作文体

文体知识——奏议奏议是古代臣子进呈君主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策等。本义是“逐条陈述”,是古代臣子向君主进言陈事的一种文书。在形式上,它可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没有烦冗的引证;内容言之有物,切中时弊。秦代臣子上书的统称名,汉代成为文种名称之一。其程式为:首称“臣昧死言”,末云“稽首以闻”。“奏”至明代被称为奏本,其用途亦有变化。百官会议疑难问题所形成的文书。汉代个别臣子有不同意见而向君主单独上书,称为驳议。驳议的程式为:首称“某官某臣以为如是,云云”,末书“臣某愚戆死罪”。自此以后,“议”作为文体的一种沿用到隋代。《论贵粟疏》晁错;《论积贮疏》《陈政事疏》贾谊;《治安疏》海瑞

文体知识——奏议奏议是古代臣子进呈君主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策等。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即臣子写给君主呈文。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以及对政治的请求和愿望。表的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朝廷设题考试,应举士子(读书人)答问时所书,称为对策和策问,后来成为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政见、进献谋略的一种文体,属于议对体文书。《出师表》《后出师表》诸葛亮;《陈情表》李密《教战守策》苏轼

读文正音求木之长(zhǎng)殷(yīn)忧黜(chù)恶垂拱(gǒng)塞(sè)源浚(jùn)谗(chán)邪谬(miù)赏壅(yōng)蔽载(zài)舟

作为一名谏臣,你很希望君主能够接受你的意见。你觉得进谏时应该用什么态度?A刚硬B温柔C诚恳C诚恳重生之我在大唐当谏臣

第一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要求,想要结构助词,放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生长,长得好形→使动,使…稳固树根动→名,泉流形→动,流得长远疏通水道安定德行和道义臣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第一段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表转折,却极愚昧无知的人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表自谦,虽然明智的人希望,想要希望,想要希望,想要安定表递进,更何况引出对象,不译虽表假设,即使表让步,虽然表转折,虽然……但是

探究思考你为何要从“固其根本”和“浚其泉源”说起?文章开篇以“固其根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