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地貌(专题过关)(人教版2019)(解析版).docxVIP

专题05-地貌(专题过关)(人教版2019)(解析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过关05地貌

(2022·江苏南京模拟)《徐霞客游记》中曾记录:“路侧有窞(dàn)深坑一圆,名龙井。下坠五六丈,四围大径三丈,俱纯石环壁。坠空缀磴而下,下底甚平,东北裂一门,透门以入,其内水声潺潺,路遂昏黑。践崖扪隙,其下忽深不可测。久之,光渐启,回见所入处,一石柱细若碧笋……”据此完成1、2题。

1.龙井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A.沉积作用—地壳凹陷—流水侵蚀 B.地壳抬升—流水侵蚀—重力崩塌

C.流水侵蚀—地壳抬升—重力崩塌 D.地壳抬升—沉积作用—流水侵蚀

2.该地貌类型对本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①土层浅薄,土壤贫瘠 ②光热充足,降水多

③易引发地质灾害 ④利于地表水存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B2.B

【解析】1.由材料可知,龙井为喀斯特地貌中的天坑,形成过程是沉积岩在地壳抬升作用下,地势升高,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地下溶洞,后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形成龙井,故形成过程可能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重力崩塌,故选B项。

2.由材料可知,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对本区域的影响为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易引发地质灾害,①③正确。该地光热充足、降水多是受纬度位置和大气环境影响,与地貌无关,②错误。该地貌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表水易渗漏,不利于地表水存储,④错误。故选B项。

(2022·广西玉林模拟)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地下水中含大量可溶性碳酸氢钙,地下水出露地表后,富含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水,因水中CO2的消耗(主要是CO2从水中逸出或水中光合作用消耗CO2)或水的蒸发,导致水溶液发生碳酸钙过饱和而发生沉淀,形成钙华。水中的CO2含量与压强、温度、流速和植被等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下图是“钙华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

3.青藏高原东部是我国钙华集中分布的地区,却很少形成溶洞,主要原因是()

A.地壳活跃,缺少形成溶洞的稳定地质条件

B.地壳相对稳定,不易形成溶洞

C.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显著

D.缺少形成溶洞的物质条件

4.下列自然因素中,有利于青藏高原东部钙华景观形成的有()

①海拔高,气压低 ②海拔高,气温低

③落差大,水流速度快 ④植被茂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3.A4.C

【解析】3.青藏高原东部地壳活跃,在溶洞发育过程中容易受地壳运动影响而遭破坏(缺少形成溶洞的稳定地质条件),A项正确,B项错误。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水中CO2更易逸出,利于形成钙华,与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无关,C项错误。青藏高原有形成溶洞的物质基础(可溶性的石灰岩分布广泛),D项错误。

4.喀斯特地貌中的地下暗河河水溶解大量钙元素,青藏高原地壳活跃,地下暗河易出露,随着压强和温度的改变,水中钙质析出易形成钙华,凡是有利于CO2从水中逸出的自然条件,都有利于钙华的形成。海拔高,气压低,利于CO2从水中逸出。落差大,水流速度快,CO2容易从河水中逸出。青藏高原东部植被茂密,植物光合作用消耗CO2。气温低,蒸发量少,不利于形成钙华。①③④正确,故选C项。

抛物线状沙丘是在常年单向风或几个近似方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风积地貌,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它的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轮廓呈抛物线状。读库布齐沙漠南缘某抛物线形沙丘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A.东风 B.西风 C.南风 D.北风

6.该抛物线形沙丘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部位是()

A.甲、乙 B.丙、丁 C.甲、丁 D.乙、丙

【答案】5.B6.D

【解析】5.依据“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以及图中指向标,可判断图示地区主导风向为西风。

6.由“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可判断位于迎风坡的甲、丁主要受侵蚀、搬运作用,凸出的乙、丙位于背风坡,以堆积作用为主。

(2022·河南洛阳模拟)潟湖指的是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帕图斯湖(下图)为南美洲第二大湖,是个潟湖,与大西洋隔一北宽南窄的沙坝,北端有雅库伊河等注入,南端有宽约1.6千米的水道连通大西洋,湖水不深。据此完成7、8题。

7.形成沙坝的直接原因是()

A.流水堆积 B.风化作用 C.风力堆积 D.海水堆积

8.沙坝未来()

A.向潟湖方向扩展 B.向海洋方向扩展 C.面积不断萎缩 D.高度不断增加

【答案】7.D8.A

【解析】7.由材料可知,图中的帕图斯湖为潟湖,原为大西洋的一部分,由于海潮上涨时速度慢,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高出海水面的离岸坝,坝体将海水分隔,内侧便形成半封闭或封闭式的潟湖,所以沙坝形成的外力作用为海水堆积,D项正确。流水堆积一般在山前形成冲

文档评论(0)

131****67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