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pdfVIP

2025届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届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昆曲之美,美在何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唱词唱腔、人物造型、表演

方式,无不经过千锤百炼、精打细磨。可以说,昆曲美在无声不歌、有动必舞,美在静似雕

塑、动如行云,美在景随唱移、情随心生。

昆曲唱词典雅唯美,是文学性与音乐性的极致结合。或描摹自然风物,或倾诉内心衷

肠,往往一句唱词中就有好几个典故,写实与写意相间相融,唱来、听来都令人回味无穷。

此外,昆曲唱词也有严格的曲律性,作词者必须依据曲牌格律撰写文辞,再根据文辞内容和

平仄谱曲。例如,大家熟悉的《牡丹亭》中《皂罗袍》一曲,唱词字字珠玑,曲调委婉动听。

昆曲表演细腻传神,展现了中华审美的写意理念。唱词言简意赅、舞台陈设质朴,一

旦表演起来,昆曲便呈现出丰富的神韵,让无数观众沉浸其中。昆曲演员舞台表演的法则:

眼随手动、身随步移,一个动作在空中形成线条,遇到不同的人物应该“画”出千百条不同的

线来。根据人物身份、性格、情绪的不同,这条线时快时慢、时刚时柔,变化万千。

昆曲之美,值得我们一代代人去传承创新。创新不是颠覆,必须建立在继承传统的基

础之上,追求守正创新。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

化遗产代表作”,昆曲的传承发展迎来契机。近年来,北方昆曲剧院对昆曲进行系统性传承,

专业演员队伍持续扩大,演出曲目不断增加,年轻观众的数量也有所提升。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要踏踏实实打磨作品,也要开拓传播渠道、创新形式,让人认

识、了解昆曲之美。艺术是需要熏陶的,我们应多为青少年创造机会,让他们接触昆曲。我

曾多次到中小学开展昆曲普及讲座,每次都能在孩子们眼中看到收获和触动。真正美的艺术

是可以打动每一位观众的。

有人说,昆曲太“慢”了,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不兼容。昆曲的表演节奏确实是慢的,

学习昆曲的过程也要下慢功夫。但真正给人带来美学享受的艺术,其实是不嫌“慢”、不怕“慢”

的,因为“慢工”里有经得起反复品味的“细活”。

期待更多人了解昆曲之美,让昆曲的古典之美延续到当代生活中,持续滋养我们的心

灵,涵养文化自信。

(选自《昆曲之美,美在何处》,作者顾卫英为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人民日

试卷第1页,共11页

报》记者智春丽采访整理,2024年08月13日)

材料二悠长的戏腔,能否跟上时代的节奏、赢得更多人的关注?一场场演出,让我

找到答案。最近,越剧《新龙门客栈》场场爆满,自今年3月底上演至今,已演出130余场,

其中一场演出的网络直播吸引了近千万人次观看。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创作团队,用执着

和热情让许多年轻观众渐渐走近越剧、了解越剧、热爱越剧。

吸引年轻观众走进剧场的,少不了形式的创新:沉浸式观演、影像元素的运用、戏曲

程式化基础上的即兴演绎等。而将年轻观众的心真正留在戏中的,则是内核的守正:声腔设

计保留了不同越剧流派的基调,对打、过招等段落借鉴传统戏的精华,主题曲使用越剧早期

的“吟哦调”……飘带拖曳,环佩叮咚,锣鼓琴弦皆有戏,举手投足都是“招”。与其说,越剧

的走红是种现象,不如说,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被唤醒的必然,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的必然。

学了18年戏,我对戏曲的“真功夫”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剧中,被观众们津津乐道的把

盏比武“名场面”,是演员们通过多次武打“切磋”练就的。起初排练时,动作并不是很熟练,

拳拳到肉,一天下来淤青不少,一直磨合到动作干净利落为止。正如一位00后观众看剧后

说的,“我真正喜欢的,是整个舞台被‘考究’二字沁润着,是有‘真功夫’的中式美学”。

越剧正青春。把青春的越剧演给更多人看,是我的心愿。我愿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传承发展的一分子,踏踏实实演戏,认认真真创新,以实实在在的好作品吸引更多观众走

进剧场、走近文化,努力把火热的“流量”变成经得起时间考验和观众检验的“留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习资料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初高中各学科试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