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专业期末自我鉴定范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临床专业期末自我鉴定范文

中医临床专业期末自我鉴定

时光荏苒,2023-2024学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作为中医临床专业的一名学生,我始终以厚德博学,笃行济世为准则,在理论学习中夯实基础,在临床实践中锤炼技能,在医德修养中砥砺品格。现将本学期学习、实践、成长情况总结如下:

一、理论学习:夯实根基,深研经典,构建中医思维体系

本学期课程设置以基础-临床-拓展为主线,涵盖《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针灸学》《中医各家学说》等12门核心课程,总学时达368学时。我始终秉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态度,注重构建系统的中医理论知识框架,学期末综合测评成绩位列专业前15%(班级共48人),其中《中医内科学》92分、《针灸学》89分、《中医各家学说》90分,核心课程平均分88.5分。

(一)经典研读:从条文到临床,筑牢理论根基

中医经典的学习是临床思维的源头活水。本学期重点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三部经典,累计背诵条文326条(其中《伤寒论》181条,《金匮要略》98条,《黄帝内经》重点章节47条),撰写经典学习笔记5万余字。在《伤寒论》学习中,以六经辨证为核心,梳理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的主症、病机、治法及代表方剂,绘制六经传变思维导图1份;通过案例教学法,将太阳中风桂枝汤证阳明经证白虎汤证等条文与临床病例结合,完成经典案例分析报告12篇,其中《伤寒论》少阳病辨治在现代慢性胃炎中的应用获课程优秀案例分析。

(二)方药掌握:从识方到遣方,提升临床用药能力

中药学、方剂学是临床处方的基础。本学期系统学习中药386味(常用中药180味,掌握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禁忌),方剂168首(掌握经典方剂86首,了解方82首)。通过方剂歌诀背诵大赛累计记忆方剂歌诀86首,制作中药功效速记卡300余张,参与方剂组成拆解小组作业,完成补气剂活血化瘀剂等8类方剂的组成、配伍、主治对比表。在《方剂学》课程实验中,完成四物汤的配伍规律研究实验报告1份,通过正交设计分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不同配比对补血效果的影响,理解君臣佐使的配伍精髓。期末方剂临床应用测试中,能根据气虚发热血瘀腹痛等证型准确选方,遣方准确率达92%。

(三)中西并重:融会贯通,拓展临床视野

作为中医临床专业学生,需具备能中会西的综合素养。本学期《西医内科学》课程系统学习呼吸、循环、消化等系统疾病,重点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的西医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期末考试成绩88分,位列班级前20%。在《中西医结合内科》选修课中,完成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思路专题报告,对比消渴方与二甲双胍的降糖机制,提出中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联合治疗思路,获授课老师逻辑清晰,中西医结合思维到位的评价。

二、临床实践:知行合一,锤炼技能,培养临床应变能力

临床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本学期在附属医院内科、针灸科、推拿科完成12周临床轮转,累计跟师临床实践240学时,独立接诊患者86人次,参与病房管理患者32例,完成针灸治疗65人次、推拿操作42人次,撰写临床实习日志48篇,临床技能考核成绩优秀(92分)。

(一)内科实习:辨证论治,深化中医思维

在内科学(中医)实习期间,跟随全国名老中医李教授抄方8周,每日接诊患者15-20人次,重点学习脾胃病、肺系病的中医辨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逐步形成辨证-立法-处方-调护的临床思维。例如,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张某时,通过胃镜报告(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变薄)及症状(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纳差便溏),辨证为脾胃虚寒,气滞血瘀,治以温中健脾,理气活血,予黄芪建中汤合丹参饮加减,服药14日后患者胃脘痛缓解,纳食增加,后续巩固治疗1个月,复查胃镜示黏膜炎症减轻。此病例被纳入李教授治疗慢性胃炎验案集,我负责整理病例资料并撰写按语。实习期间,共参与脾胃病辨证论治讨论12次,提出肝郁脾虚型腹泻加用痛泻要方等临床建议3条,均被带教老师采纳。

(二)针灸科实习:针刺手法,掌握操作规范

针灸科实习6周,系统学习毫针、艾灸、拔罐等操作技术。在带教王老师指导下,掌握进针-行针-留针-出针全流程操作,重点练习提插补泻捻转补泻等手法,累计完成毫针针刺治疗50人次(其中颈腰椎病20人次,面瘫15人次,失眠15人次),艾灸治疗10人次(寒痹证5人次,虚寒性胃痛5人次),拔罐治疗5人次(感冒后项背痛3人次,湿热泄泻2人次)。操作中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如针刺前穴位碘伏消毒,一次性针具使用后规范处理;注重得气感应,如针刺足三里时,患者出现酸麻胀感并向足部扩散,即为得气,此时行针效果更佳。在治疗面神经炎患者刘某时,采用翳风、地仓、颊车、合谷

文档评论(0)

雪雪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