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初中语文统编版古诗词典故的作用分析(解题技巧+中考真题演练)
目录
引言:何为古诗词中的“典故”
典故在古诗词中的核心作用(附课本实例)
初中阶段典故类题型解题技巧
中考真题演练(含题干+解析)
答案专区
总结:典故学习的拓展建议
1.引言:何为古诗词中的“典故”
典故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文学手法,指诗人引用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经典典籍中的片段或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初中语文统编版教材中,从七年级《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到九年级《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诸多经典诗词都融入了典故。掌握典故的作用,不仅能帮助理解诗词深层含义,更能应对中考诗词鉴赏类题型,提升文学素养。
2.典故在古诗词中的核心作用(附课本实例)
2.1浓缩内容,以少胜多
典故本身承载着丰富的背景信息,诗人借用典故无需过多笔墨,就能传递复杂的内容。
示例: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鸿雁传书”是经典典故。诗人借这一典故,仅用7字就表达了“渴望寄家书给故乡亲人”的愿望,避免了冗长表述。
示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传信”的典故,浓缩了“希望有人为自己传递思念”的情感,让诗句简洁而意蕴丰富。
2.2寄托情感,含蓄深沉
古诗词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典故能将诗人的喜怒哀乐、理想抱负等情感委婉表达,避免直白浅露。
示例: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闻笛赋”(向秀怀念嵇康)寄托对旧友的思念,“烂柯人”(王质入山砍柴)抒发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情感含蓄而深沉。
示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代指明月的典故,将对亲人的思念、对团圆的期盼寄托其中,温柔而有力量。
2.3营造意境,增强感染力
典故多源于经典场景或传说,借用后能快速构建特定意境,让读者身临其境,提升诗词的感染力。
示例:李白《行路难(其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姜太公垂钓”(等待明君)、“伊尹梦日”(得到重用)的典故,营造出“虽遇挫折但仍心怀希望、渴望建功立业”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执着。
示例: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银河)的典故,构建了苍茫辽阔、雄浑壮阔的大海意境,凸显诗人的博大胸襟。
2.4增强文采,彰显底蕴
典故是文化积累的结晶,恰当运用能让诗词更具文化气息,体现诗人的学识素养,提升作品的文学价值。
示例: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歧路”(分别的路口)的典故,源于《列子》,让送别诗摆脱了伤感直白的表述,显得文雅大气,彰显出盛唐文人的豁达。
示例:范仲淹《岳阳楼记》“浊浪排空,日星隐曜”,“曜”(日光、星光)的典故出自《诗经》,让景物描写更具文采,也让文章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
2.5暗示主旨,深化内涵
部分典故的寓意与诗词主旨高度契合,借用后能让主旨更鲜明,同时深化作品的思想内涵。
示例: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古代用竹简记事,借指史册)的典故,暗示了“坚守气节、名留青史”的主旨,让诗句成为千古绝唱。
示例:陆游《游山西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春社”(祭祀土地神的节日)的典故,暗示了“赞美乡村淳朴民风、向往田园生活”的主旨,深化了诗词的生活内涵。
3.初中阶段典故类题型解题技巧
3.1三步识别典故
关注诗词中的“特殊词汇”:如“鸿雁”“青鸟”“汗青”“烂柯”等,这些多是典故的标志性词汇。
结合课本积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典故多为高频考点,牢记课本实例,能快速识别同类典故。
联系背景知识:如果遇到陌生词汇,结合诗人所处时代、人生经历,推测是否借用历史故事或传说。
3.2四步分析作用
解释典故本义:先简要说明典故的原始含义(如“烂柯人”指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结合诗句语境:分析诗人在诗句中如何运用典故(如刘禹锡用“烂柯人”形容自己被贬多年后回到家乡的感受)。
提炼核心情感/主旨:明确典故所承载的诗人情感或暗示的主旨(如思念旧友、感慨时光)。
总结表达效果:说明典故带来的好处(如含蓄深沉、增强文采、浓缩内容等)。
3.3常见题型答题模板
模板1(分析作用):诗句中“XX”典故的本义是……,诗人在此借用该典故,表达了……的情感(或暗示了……的主旨),使表达更含蓄(或更简洁、更有文采)。
模板2(赏析句子):该句运用了“XX”典故,既浓缩了……的内容,又寄托了诗人……的情感,营造了……的意境,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和文学性。
4.中考真题演练(含题干+解析)
4.1真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使至塞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