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精彩练习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要点梳理;2.渡江战役
;3.政治协商会议
;4.开国大典
(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2)开国大典
;★要点提示;3.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比较
;;4.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解放战争胜利的标志: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的标志:开国大典。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5.近代中国经历的政府统治:清政府(1840-1912年)——北洋政府(1912-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949年-现在)
;★达标集训;3.1949年元旦,毛泽东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下列对发出这
一号召时所面临形势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国民党主力已从根本上被消灭 B.北平已和平解放
C.渡江战役已经打响 D.中国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
4.“图像是可视的历史。”下图这幅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49年4
月23日,它标志着()
A.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被粉碎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C.国民党反动派赖以发动内战的精锐部队被基本消灭
D.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统治的覆灭
;5.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民最终取得解放战
争胜利的因素有()
①精良的武器装备
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丰富的物资供应
④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右图邮票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胜利召开而
发行的。下列属于这次会议的成果的有()
①确定新中国国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决定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③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
我们了解()
A.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8.右图所对应???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的理
解正确的是()
A.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
地制度
B.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结束了我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
D.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时代主题。下面是一位同学设
计的年代尺,这位同学探究的主题是()
A.侵略与反抗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近代化的探索 D.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10.1949年10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
了自己的心声。这一句话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是指
()
A.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来
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开始了
;二、非选择题
11.新中国成立来之不易,革命的胜利来自中国共产党艰辛奋斗和艰难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百万雄师过大江”指什么历史事件?“百万雄师”与“穷寇”分别指谁?
(2)如何理解“百万雄师过大江”和“天翻地覆慨而慷”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
(3)这首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如何理解诗歌中“民众站立起来”?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