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市政道路加固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背景与现状
该市政道路位于城市核心区域,建成于2010年,为双向六车道城市主干路,设计时速50km/h,全长3.2km。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量年均增长8%,重载车辆比例提升至35%,道路出现多处结构性病害:路面纵向裂缝最大宽度达15mm,局部路段沉降差异超过30mm,基层弯沉值实测为240(0.01mm),远超设计弯沉值180(0.01mm),已影响行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经市政部门组织专家论证,需对该道路进行系统性加固处理,以恢复其使用功能并延长使用寿命。
1.2工程范围与主要内容
本次加固工程范围为K0+000-K3+200段,主要包括:路基加固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桩径500mm,桩间距1.2m,处理深度8-10m,总工程量约12,800根;路面结构层加固为铣刨旧沥青面层后,加铺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8cm厚AC-20C沥青混凝土下面层+4cm厚SMA-13沥青混凝土上面层;附属工程包括更换破损路缘石5,200m、修复检查井230座、完善排水管网1,500m。
1.3工程地质与水文条件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为:①杂填土,厚度1.5-2.8m,结构松散,承载力特征值80kPa;②粉质黏土,厚度3.2-4.5m,可塑状态,承载力特征值150kPa;③粉砂层,厚度6.0-8.0m,中密状态,承载力特征值180kPa。地下水位埋深2.0-2.8m,受季节性降水影响明显,水位变幅约1.0m。场地地震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1.4道路现状检测与评估结果
采用自动化检测设备与人工钻芯相结合的方式,对道路现状进行全面检测:平整度标准差σ=3.2mm(规范要求≤2.5mm),路面抗滑系数SFC=48(规范要求≥54),基层钻芯取样完整率仅为65%,部分区域存在基层松散、脱空现象。依据《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16),评定该路段技术状况指数PCI=65.2,属于D级(差),需立即进行大修加固。
1.5工程目标与要求
工程质量目标:确保各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率100%,弯沉值、压实度等关键指标合格率100%,达到《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优良标准。安全目标:杜绝重大伤亡事故,轻伤事故频率控制在1‰以内。工期目标:总工期180日历天,其中路基加固60天,路面结构层施工90天,附属工程30天。环保目标:施工扬尘排放浓度控制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以内,噪声排放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
1.6施工条件与外部环境
工程位于建成区,周边分布居民区、学校及商业综合体,交通流量大,早晚高峰时段(7:00-9:00、17:00-19:00)需采用半幅施工半幅通行方案,并设置临时交通导行设施。施工用水从市政管网接入,设置2个临时水池;用电从附近箱变接入,配置2台315kVA变压器。材料供应方面,水泥采用本地P.O42.5散装水泥,沥青从指定拌合站采购,运距约15km。地下管线密集,需提前采用物探技术查明管线位置,对燃气、电力等重要管线采取保护措施。
二、施工准备
2.1施工组织管理
2.1.1项目团队组建
成立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总监、施工经理及各专业工程师组成的项目管理团队,明确岗位职责与权限。项目经理负责全面协调,技术负责人主导方案实施,安全总监监督现场安全措施,施工经理统筹进度与资源调配。各专业工程师分路基、路面、排水、附属工程四个小组,实行分区包干管理。
2.1.2协调机制建立
建立周例会制度,每周五下午召开由建设、监理、施工及交通管理部门参与的协调会,通报进展、解决问题。设立24小时应急联络小组,负责处理突发管线损坏、交通拥堵等事件。与周边社区、学校、商业体建立定期沟通渠道,通过公告栏、微信群发布施工计划及临时交通变更信息。
2.1.3交通导行方案
采用“分幅分段、错峰施工”策略:将全路划分为6个施工段,每段长度500-600米。早高峰(7:00-9:00)和晚高峰(17:00-19:00)禁止封闭车道,仅进行养护作业;非高峰时段封闭半幅道路,保留双向两车道通行。设置移动式钢护栏隔离施工区,配备交通协管员疏导车流,沿线设置电子显示屏实时发布绕行提示。
2.2技术准备
2.2.1施工方案深化
基于工程检测报告,编制《路基水泥搅拌桩专项施工方案》,明确桩位布置图、水泥掺量(15%)、水灰比(0.45)、复搅次数(3次)等参数。制定《路面铣刨与加铺技术规程》,规定铣刨深度控制(基层铣刨至坚实面层,误差±5mm)、新旧层结合处理(喷洒粘层油0.4L/m2)及摊铺温度(不低于130℃)。
2.2.2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