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墨家非攻思想内涵.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墨家非攻思想内涵

引言

站在河南鲁山的墨子故里,望着远处层叠的山峦,仿佛能看见两千多年前那个穿粗布短褐、脚蹬麻鞋的身影——他正背着一捆书简,踩着晨露匆匆赶路,只为阻止一场即将爆发的战争。这便是墨子,先秦诸子中最具实践精神的思想家。在战火纷飞的战国时代,诸侯争霸、兵戈不息,小到”杀人越货”的窃夺,大到”伏尸百万”的攻伐,百姓流离失所、田园化为焦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墨子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使命,提出了震古烁今的”非攻”思想。这一思想不仅是墨家学派的核心主张之一,更是中国古代和平主义的理论高峰,至今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一、非攻思想的核心要义:从”攻”与”诛”的辨析说起

要理解墨家的”非攻”,首先要明确一个关键区分——“攻”与”诛”。墨子并非反对一切战争,而是反对”不义”的侵略战争(即”攻”),支持”正义”的讨伐战争(即”诛”)。这种辩证的战争观,在《墨子·非攻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今遝夫好攻伐之君,又饰其说以非子墨子曰:‘以攻伐之为不义,非利物与?昔者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此皆立为圣王,是何故也?’子墨子言曰:’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彼非所谓攻,谓诛也。’”

1.1“攻”:损人利己的侵略战争

墨子在《非攻上》中用层层递进的类比,揭露了”攻”的不义本质。他说:“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从小偷小摸的”亏人自利”说起,他逐步升级场景:“攘人犬豕鸡豚”比窃桃李更不义,“取人牛马”又更甚,“杀不辜人”则是”亏人愈多”的大不义。可到了”攻国”这种”大为不义”时,天下君子却”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这简直是”不知白黑之辩”“不知甘苦之辩”的荒谬。

这种论证逻辑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将战争还原为最基本的道德判断——任何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掠夺行为,无论规模多大,本质都是”亏人自利”。就像我们今天看校园霸凌,十几个孩子围殴一个弱小同学,绝不会因为人数多、动静大,就变成”正义之举”。战国时期的攻伐战争,本质上就是诸侯们为了扩张领土、掠夺资源,驱使百姓互相残杀的”巨型霸凌”。

1.2“诛”:替天行道的正义战争

与”攻”相对的”诛”,是墨子认可的战争。所谓”诛”,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师出有名,为讨伐无道暴君;二是顺应天意民心。以商汤伐桀为例,《墨子·非攻下》记载:“逮至乎夏王桀,天有诰命,日月不时,寒暑杂至,五谷焦死,鬼呼国,鹤鸣十夕余。天乃命汤于镳宫:‘用受夏之大命。夏德大乱,予既卒其命于天矣,往而诛之,必使汝堪之。’”这里的”天有诰命”并非迷信,而是墨子对”民心即天意”的朴素表达——当夏桀”暴王桀、纣、幽、厉,兼恶天下之百姓,率以诟天侮鬼,其贼人多”时,汤伐桀就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正义之举。

这种区分体现了墨子清醒的政治智慧。他知道完全否定战争不现实,便通过严格界定战争性质,将批判锋芒直指侵略战争,同时为反抗暴政保留合理空间。就像今天国际社会区分”侵略战争”与”反侵略战争”,墨家的”攻”与”诛”之辨,堪称古代版的”战争正义性理论”。

二、非攻思想的理论根基:兼爱为本,天志为绳,节用为据

非攻思想并非空中楼阁,它深深扎根于墨家的整体思想体系中。如果说”非攻”是墨家开出的”治世药方”,那么”兼爱”“天志”“节用”就是支撑这副药方的”药材”,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非攻思想的理论大厦。

2.1兼爱:非攻的伦理基石

墨子认为,战争的根源在于”不相爱”。《兼爱中》说:“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就像一个班级里,如果大家只爱自己小团体,看其他同学不顺眼,迟早要闹矛盾;国家之间也是如此,诸侯只爱自己的国家,就会去掠夺别人的国家。

“兼爱”要求”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兼爱中》)。这种”无差等”的爱,打破了血缘、地域的界限,本质上是一种平等的博爱。试想,如果楚国国君看待宋国像看待自己的国家一样,还会发动灭宋之战吗?如果秦国士兵看待赵国百姓像看待自己的家人一样,还会在长平坑杀四十万降卒吗?墨子的”兼爱”不是虚无缥缈的道德说教,而是从根本上消解战争动机的伦理方案。

2.2天志:非攻的宗教约束

在缺乏现代国际法的先秦,如何约束诸侯的攻伐行为?墨子搬出了”天志”作为终极裁判。他说:“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圜。”(《天志上》)“天”就像木匠的圆规、墨线,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

天有什么意志?“天欲义而恶不义”“天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法仪》)。也就是说,“非攻”是符合天意的,“攻国”则违背天意。墨子还警告那些好战的诸侯:“今天下之士君子,中实将欲遵道利民,本察仁义之本,天之意不可不顺也。顺天之意者,义之法也。”(《天志中

文档评论(0)

level来福儿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二级计算机、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证持证人

好好学习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9月05日上传了二级计算机、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