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漫成一绝》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VIP

杜甫《漫成一绝》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漫成一绝》赏析与习题解析

一、带注音原文

漫成一绝

唐?杜甫

jiāngyuèqùrénzhǐshùchǐ,fēngdēngzhàoyèyùsāngēng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shātóusùlùliánquánjìng,chuánwěitiàoyúbōlàmíng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二、字词注释

漫成一绝:“漫成”即随性写成,无刻意雕琢之意,体现诗人捕捉瞬间景致的灵动;“一绝”指一首绝句,因诗中景致鲜活如绘,被誉为“五言绝句中的神品”。

去人只数尺:“去”指距离,“只数尺”极写江月离人的亲近,仿佛伸手可触,不是写实的距离,是心境中“月与人相融”的感受。

风灯:指江船上悬挂的灯笼,因风一吹便轻轻摇晃,故称“风灯”,灯光昏黄柔和,为夜江添上一层暖调。

欲三更:“三更”即夜半(夜里23点至凌晨1点),“欲”字精准点明时间——夜色已深,却未到最浓时,暗合江夜的静谧氛围。

沙头:江边的沙滩,是鹭鸟栖息的常用之地,“沙”字自带细腻质感,暗写江岸的宁静。

宿鹭:栖息过夜的鹭鸟,鹭鸟性喜静,常被用作闲适、高洁的意象,与杜甫晚年心境相契合。

联拳:形容鹭鸟缩起身子、羽毛紧拢的样子,像人握拳时的姿态,生动刻画鹭鸟栖息的静态美。

拨剌鸣:“拨剌”是鱼跃出水面时拍打水波的拟声词,一个“鸣”字让无声的江夜有了清脆的动态声响,以动衬静。

三、白话译文

江面上的明月离人只有几尺远,

船上的风灯摇晃着,照亮夜色,眼看就要到三更时分。

沙滩上,栖息的鹭鸟缩着身子,一动不动,格外安静,

船尾忽然有鱼儿跃出水面,“拨剌”一声,打破了夜的沉寂。

四、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因深刻反映社会动乱与民生疾苦,被称为“诗史”。

杜甫的一生堪称“颠沛流离的史诗”:早年漫游吴越、齐赵,过着“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生活;安史之乱爆发后,他被俘长安,后逃离至凤翔,历任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等职;晚年因官场失意、战乱未平,辗转于夔州、潭州等地,最终在由潭州赴岳州的船上病逝。

《漫成一绝》创作于杜甫晚年漂泊西南的时期(约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此时他已57岁,历经战乱磨难,心境从早年的壮志凌云转为晚年的淡泊宁静。这首诗没有《三吏三别》的沉重,也没有《登高》的悲凉,而是以细腻的笔触捕捉江夜的瞬间之美,藏着历经沧桑后的平和。

五、写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杜甫当时正从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东下,前往潭州(今湖南长沙)投奔亲友。彼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藩镇割据、战乱仍在,西南地区的局势并不稳定,杜甫的漂泊之路充满未知与艰辛。

一个深秋的夜晚,杜甫的船停泊在江边沙滩旁,夜色渐深,江风微凉,他凭栏远眺,看见近在咫尺的明月、摇晃的风灯、静栖的鹭鸟,忽然有鱼儿跃出水面,这一静一动的景致,触动了他疲惫的心弦。

此时的杜甫已不再是那个“致君尧舜上”的热血诗人,历经半生战乱,他更能从平凡的自然景致中找到慰藉——江月的亲近、鹭鸟的宁静、鱼跃的生机,都成了他漂泊途中的精神寄托。这首“漫成”的小诗,没有刻意的抒情,却在字里行间藏着对生命的热爱与对安宁的珍视。

六、相关知识梳理

(一)诗中核心意象解析

意象

表层含义

深层意蕴

情感关联

江月

江上的明月

宁静、慰藉、永恒

月的亲近感,暗含诗人对安宁的渴望

风灯

船上的灯笼

温暖、漂泊、微光

灯光的柔和,象征漂泊中的一丝暖意

宿鹭

栖息的鹭鸟

闲适、高洁、静谧

鹭鸟的静,映射诗人晚年的平和心境

跳鱼

跃出水面的鱼

生机、灵动、意外

鱼的动,为沉寂的江夜注入生命力

(二)“以动衬静”手法的典范运用

诗句

静态元素

动态元素

表达效果

江月去人只数尺

江月、人

营造“人月相融”的静谧氛围

风灯照夜欲三更

夜、三更

风灯摇晃

以微弱动态凸显夜色的深沉宁静

沙头宿鹭联拳静

沙头、宿鹭

极致的静,为后文的动做铺垫

船尾跳鱼拨剌鸣

船尾、江

鱼跳、拨剌鸣

以清脆声响打破静,静愈静、动愈活

(三)同类诗作对比解析

作品

作者

核心景致

情感基调

与《漫成一绝》异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万径、孤舟、钓翁

孤高清冷

同:均写江景、运用以动衬静异:柳诗极冷极孤,杜诗暖而平和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烟渚、月、客愁

羁旅愁绪

同:均写夜泊江景、含漂泊感异:孟诗侧重乡愁,杜诗侧重景致的慰藉

《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

月黑、渔灯、孤光、萤

灵动清新

同:均写船上夜景、以小见大

文档评论(0)

标书制作,施工方案,技术服务规范方案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