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浑《汴河亭》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VIP

许浑《汴河亭》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许浑《汴河亭》赏析与习题解析

一、原文(带拼音标注)

汴河亭

唐?许浑

guǎnglínghuāshèngdìdōngyóu,xiānpīkūnlúnyípàiliú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bǎièrjìnbīngcíxiàngquè,sānqiāngōngnǚxiàlóngzhōu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níngyúngǔzhènxīngchéndòng,fúlàngqíkāirìyuèfú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sìhǎiyìshīguīyǒudào,mílóuháisìjǐngyánglóu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

二、译文

扬州百花盛开之际,隋炀帝驾着御舟东游;为了这场巡游,他竟先下令开凿运河,引昆仑发源的黄河水流向东南。

一百二十名骁勇的禁卫兵辞别了皇宫的象阙,三千名美丽的宫女登上了华丽的龙舟。

鼓声震天,浓云为之凝聚,连星辰都仿佛在颤动;旌旗拂过波浪展开,水中的倒影让日月好似在河面漂浮。

天下的起义军纷纷归附有道的大唐,隋炀帝奢华的迷楼,到头来和陈后主亡国前的景阳楼没什么两样。

三、重点注释

广陵:今江苏扬州,隋唐时以风景秀丽、花卉繁盛闻名,是隋炀帝多次南巡的目的地。

帝:指隋炀帝杨广,他在位期间开凿大运河,多次巡游江都(即广陵),耗费巨大民力物力,最终引发天下大乱。

昆仑一派流:古代认为黄河发源于昆仑山,此处代指黄河水。“先劈”意为开凿运河引黄河分流,暗指隋炀帝为南巡开凿汴河(通济渠东段)的史实。

百二禁兵:“百二”形容禁卫兵骁勇善战,一说指兵力众多(“百二秦关”之典化用);禁兵即皇帝的护卫军。

象阙:亦称象魏,古代宫廷门外的双台建筑,中间为通道,台上悬挂法令,代指皇宫正门,此处泛指京城皇宫。

凝云:浓云、密云,“凝云鼓震”以夸张手法写鼓声之响亮,连云层都被震动凝聚。

四海义师:指隋末各地反抗隋炀帝暴政的起义军,如瓦岗军、李渊父子的军队等。

有道:指顺应天命、施行仁政的政权,此处特指取代隋朝的唐朝。

迷楼:隋炀帝在江都建造的奢华宫殿,内设千门万户,精巧繁复,他曾说“真仙游其中亦当自迷”,故而得名。

景阳楼:南朝陈后主为宠妃张丽华建造的宫殿,位于今南京玄武湖畔。隋兵攻破金陵时,陈后主与张丽华躲入楼下胭脂井,最终被俘,景阳楼因此成为亡国的象征。

四、作者介绍

许浑(约793年-约859年后),字用晦,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著名诗人,唐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后裔。他早年屡试不第,长期漫游各地,直至文宗大和六年(832年)才考中进士,历任当涂令、监察御史、润州司马等职,晚年归隐润州丁卯涧,自编诗集《丁卯集》,世称“许丁卯”。

许浑现存诗歌五百余首,以七言律诗成就最高,其诗讲究对仗工整、格律精严,尤擅用“仄平仄”对“平仄平”的三字尾声调,形成独具特色的“丁卯句法”。他的诗作多聚焦登临怀古、咏史抒怀题材,风格苍凉沉郁,善借历史典故暗喻现实。《汴河亭》便是其咏史诗的代表作之一,继承了李商隐《隋宫》等作品的讽喻传统,以隋炀帝亡国史为镜,暗含对晚唐社会的忧思。

五、写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年),此时许浑已过花甲之年,正途经汴河(隋唐大运河重要河段)。站在昔日隋炀帝南巡的行宫故址汴河亭上,眼前的运河流水与岸边残迹,勾起了他对历史的沉思。

从历史背景看,隋炀帝为满足南巡享乐的私欲,于大业元年(605年)下令开凿通济渠(汴河为其东段),征调数百万民夫,耗费无数财力,运河开通后又多次携庞大队伍巡游江都,奢华无度。这种暴政最终引发隋末农民起义,隋朝仅历二世便灭亡。而许浑所处的晚唐,藩镇割据加剧,朝政腐败,统治者仍不乏奢靡之风,与隋末的景象隐隐呼应。

许浑借这首诗抚今追昔,既哀叹隋炀帝的亡国之鉴,更暗讽晚唐统治者若不引以为戒,终将重蹈覆辙。诗中“迷楼还似景阳楼”的感慨,正是这种历史忧思的集中体现。

六、相关知识梳理

(一)汴河与隋唐大运河的历史脉络

汴河并非天然河流,而是隋炀帝开凿的隋唐大运河的关键段落,又称汴渠、通济渠,西起洛阳,东至泗县入淮河,南接邗沟可达扬州。它的开凿本有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的意图,但隋炀帝将其作为南巡享乐的通道,极大激化了社会矛盾。

从历史影响看,汴河在唐朝前期成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促进了扬州、汴州(今开封)等城市的繁荣;但到了晚唐,随着朝政衰败,运河维护废弛,加上藩镇割据阻碍航运,其作

文档评论(0)

标书制作,施工方案,技术服务规范方案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