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流行與防治】1.流行情況絲蟲病曾是我國的五大寄生蟲病之一。經過多年的積極防治,除仍有部分晚期絲蟲病患者外,目前我國的絲蟲病流行區均已達到消滅絲蟲病的標準。但對絲蟲病的流行監測及預防工作仍不可掉以輕心。傳染源:攜帶微絲蚴的病人和帶蟲者傳染媒介:班氏絲蟲---淡色庫蚊致倦庫蚊馬來絲蟲---中華按蚊嗜人按蚊易感人群:青壯年及兒童2.流行環節和影響因素流行環節3.防治普查普治:海群生(乙胺嗪)藥化食鹽、呋喃嘧酮、伊維菌素;晚期病人治療採用外科手術、中醫中藥。防蚊滅蚊;流行病學監測;第二節日本血吸蟲《送瘟神》毛澤東1958.7.1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日本血吸蟲病曾是我國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五大寄生蟲病之一。經過幾十年的防治,取得了明顯成效。近年來,許多地區疫情回升,日本血吸蟲病目前依然是我國重點防治的寄生蟲病之一。日本血吸蟲寄生人體血管的吸蟲,稱血吸蟲。人體血吸蟲共有6種,我國只有日本血吸蟲。【形態】1.成蟲雌雄合抱卡紅染色雌雄異體,蟲體呈圓柱狀,外觀如線蟲雄蟲乳白色,粗短,長12~20mm,前端有發達的口吸盤和腹吸盤,腹吸盤以下,蟲體向兩側延展,並略向腹面捲曲,形成抱雌溝。7個橢圓形睾丸呈單行排列,位於腹吸盤背側口吸盤腹吸盤睾丸抱雌溝口吸盤腹吸盤細長,口腹吸盤較小,在蟲體中常因腸管中含有較多的消化和半消化的血液,使蟲體呈深褐色或黑色,生殖系統中卵巢橢圓形,位於蟲體中部。日本血吸蟲雌蟲2.蟲卵日本血吸蟲卵成熟蟲卵橢圓形,大小平均89?m×67?m,淡黃色,卵殼較薄,無卵蓋,卵殼一側有一小棘,表面常附有汙物,卵殼內側有一薄層的胚膜,內含有一成熟毛蚴,毛蚴與卵殼之間常有大小不等圓形或長圓形油滴狀的頭腺分泌物。小棘卵殼毛蚴組織殘渣油滴狀分泌物日本血吸蟲卵顯微鏡下形態3.尾蚴尾蚴屬叉尾型,由體部及尾部組成,尾部又分尾幹和尾叉(尾部分叉是日本血吸蟲尾蚴的特徵)1對頭腺和5對穿刺腺活尾蚴:從釘螺中逸出的尾蚴,在水中遊動,與宿主皮膚接觸時,侵入皮膚【生活史】2.生活史要點生活史經過蟲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蟲及成蟲等七個發育階段。成蟲寄生部位:門脈-腸系膜靜脈感染階段:尾蚴傳播途徑:經皮膚(人是接觸含有尾蚴的疫水後,尾蚴經皮膚侵入人體)中間宿主:釘螺童蟲移行:皮膚—心、肺—動脈—靜脈—肝門靜脈—腸系膜靜脈血吸蟲寄生於腸系膜靜脈內血吸蟲日本血吸蟲中間宿主---釘螺【致病性】1.尾蚴所致損害:尾蚴性皮炎。屬於一種速髮型和遲髮型超敏反應。2.童蟲所致損害:可引起移經器官如肺的損害。3.成蟲所致損害:靜脈內膜炎和靜脈周圍炎。屬於免疫複合物型超敏反應。4.蟲卵所致損害是主要致病階段:蟲卵肉芽腫和纖維化是血吸蟲病的主要病變。受累最嚴重的組織與器官是結腸壁和肝臟。*對人體致病呈多樣性,其危害嚴重,為第二大致殘疾病,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心理和生理痛苦。經過50餘年的防治,雖然1994年全國已達到基本消滅絲蟲病的標準,但截止到2006年,我國仍有近40萬的慢性絲蟲病人。*在蚊體內-只發育不增殖,动物实验表明两种丝虫除可经皮感染外,可能有经胎盘或口感染。感染期幼蟲進入人體後的移行途徑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國內常用的方法有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高的絲蟲成蟲冰凍切片抗原間接螢光抗體試驗(IFAT)、絲蟲成蟲冰凍切片免疫酶染試驗(IEST)*20世紀50年代以前,我國由於血吸蟲病流行十分嚴重,造成疫區居民成批死亡,出現許多“無人村”脈管系統寄生蟲第一節絲蟲(filaria)是由吸血節肢動物傳播的一類寄生性線蟲,蟲體因細長如絲狀而得名。成蟲寄生於終宿主的淋巴系統、皮下組織或體腔,引起淋巴絲蟲病。可在人體內寄生的絲蟲有8種。我國僅有兩種:班氏吳策線蟲、馬來布魯線蟲1.成蟲班氏絲蟲和馬來絲蟲成蟲形態相似:蟲體絲線狀,乳白色,體表光滑。雌蟲較雄蟲大,雄蟲尾部向腹面捲曲。【形態】頭間隙鞘膜體核尾核2.微絲蚴:絲蟲成蟲產出的幼蟲班氏微絲蚴馬來微絲蚴蟲體細長,在新鮮血片上做蛇樣運動,頭端鈍圓,尾部尖細外披鞘膜;體內有許多體核;頭端無核區為頭間隙;有些微絲蚴尾端有尾核。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