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池北偶谈》含答案译文.docxVIP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池北偶谈》含答案译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池北偶谈》含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风子、南之武定人、名恬、或言其先①军卫官②也。尝行乞市中,或寄宿僧寺,状若清狂不慧、特有巧思、能于竹箸上烧方寸木炭、画山水人物台阁鸟兽林木,曲尽其妙。尝画凌烟阁功臣、瀛洲十八学士、须眉意态、衣裙剑履,细若丝粟,而一一生动。或以酒延致之、以箸散布其侧、醉辄取画,运斤成风③。藩王、督抚、藩臬大吏④欲邀致,即逃匿山谷,不见也。其箸一束,直白金数星。宦⑤滇南者,远馈京师,用充方物⑥,亦奇技也。风子醉后,或歌或笑,或说《论语》有奇解。年六十馀卒。卢氏《杂记》云:故德州王使君椅⑦,有笔一管,约一寸许,管两头各出半寸以来,中间刻《从军行》一幅,人马毛发屋木亭台远水、无不精绝。每一事刻《从军行》二句,云用鼠牙刻之。故崔郎中铤⑧有《王氏笔管记》,此其矣焉。

(节选自《池北偶谈》)

注释:①先:祖先。②军卫官:官职名。③运斤成风:运笔如风般洒脱。④藩臬(niè)大吏:意思是布政使、按察使等大官。⑤宦:做官。⑥用充方物:意思是将他的竹筷作为特产。⑦王使君椅:即王椅,使君是官职名。⑧崔郎中铤:即崔铤,郎中是官职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尝行乞市中尝:曾经

②细若丝粟若:像

③或以酒延致之延:邀请

④约一寸许许:表示约数

(2)下列选项中,与“以箸散布其侧”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以残年余力(愚公移山)

B.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C.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D.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风子醉后,或歌或笑,或说(论语)有奇解。

②故崔郎中铤有(王氏笔管记),此其类焉。

(4)选文中的武风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①曾经②像③邀请④表示约数

(2)B

(3)①武风子喝醉后,有时唱歌有时大笑,有时讲解《论语》,常有独特的见解。

②所以郎中崔铤写过《王氏笔管记》,武风子的竹筷技艺与这类工艺可归为同类。

(4)技艺高超;淡泊名利;洒脱不羁;有极强的想象力和临场创作能力。

【分析】参考译文:

武风子,是南方武定府人,名恬,有人说他的祖先是军卫官。(他)曾在街市上乞讨,有时寄宿在佛寺里,样子好像清心疏狂、不通世故,却独有巧妙的构思。他能在竹筷上燃烧一寸见方的木炭,绘画山水、人物、台阁、鸟兽、林木,极尽其中的精妙。(他)曾画凌烟阁功臣像、瀛洲十八学士像,人物的胡须、眉毛、神态,衣饰、裙带、宝剑、鞋履,细如丝粟,却全都栩栩如生。有时有人用酒邀请他,把竹筷散放在他身旁,他喝醉后就取筷作画,运笔如风吹动般洒脱自如。藩王、督抚、布政使、按察使等大官想邀请他,(他)就逃到山谷中躲藏起来,不肯相见。他的一束竹筷,价值数两白银。在滇南做官的人,(会把竹筷)远送到京城,当作地方特产馈赠,这也算是奇特的技艺了。风子喝醉后,有时唱歌,有时大笑,有时谈论《论语》,能给出奇特的见解。他六十多岁时去世。卢氏《杂记》中说:从前德州的王椅使君,有一支毛笔,大约一寸多长,笔管两头各露出半寸多,中间刻有《从军行》的图景,人马、毛发、房屋、树木、亭台、远水,没有不精妙绝伦的。每一处图景刻《从军行》中的两句诗,说是用鼠牙刻成的。因此崔铤郎中写有《王氏笔管记》,大概说的就是这类奇人奇事吧。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

①句意:(武风子)曾经在街市上乞讨。尝:曾经。

②句意:(画像)细得像丝粟一样。若:像,如同。

③句意:有人用酒邀请他(赴宴)。延:邀请。

④句意:大约一寸左右。许:表示约数,左右、上下。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以箸散布其侧”中的“以”是介词,意为“把、用”,表示动作的工具或方式。

A.以残年余力(《愚公移山》):“以”为介词,意为“凭借、依靠”,表示依据;

B.必以分人(《曹刿论战》):“以”为介词,意为“把”,后省略宾语“之”,全句为“必以(之)分人”,与题干用法一致。

C.不以物喜(《岳阳楼记》):“以”为介词,意为“因为”,表示原因。

D.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以”为连词,意为“以致”,表示结果。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①关键词:或,有时;说,读作“shuō”,讲解;奇,独特的。译文:武风子喝醉后,有时唱歌有时大笑,有时讲解《论语》,常有独特的见解。

②关键词:故(虚词),连词,表因果关系,意为“所以”;有,撰写、著有;类,同类事物。译文:所以郎中崔铤写过《王氏笔管记》,武风子的竹筷技艺与这类工艺可归为同类。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概括。根据:“细若丝粟”“约一寸许”(竹筷雕刻精细如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29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