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第24课司马光同步测试A卷.docVIP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第24课司马光同步测试A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第24课《司马光》同步测试A卷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基础运用(共5题;共19分)

1.(5分)读拼音,写词语。

kōng?xū

pái?huái

líng?lì

zhēng?fā

nuó?y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都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

B.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

C.这里闹得很,没法儿看书。????

3.(5分)按顺序重新排列下面的句子,用序号表示。

________白线更近了,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________潮头奔腾而去,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

________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拉大、变粗。

________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________潮来了,只见东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

4.(2分)下面的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A.环境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E.动作描写????

5.(5分)解释诗句: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阅读理解(共2题;共27分)

6.(13分)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揣摩提问者的思维过程:这个人既说他的盾“________”,又说他的矛“________”,那么就要求他“________”,看他怎么回答。(用原文填空)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A.楚人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他忙着卖自己的矛和盾。

B.楚人不会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没听明白别人的问题。

C.楚人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无法被刺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世界上的。

(3)下列对本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上不可能同时存在无坚不摧的矛和牢不可破的盾

B.这个楚国人之所以无法自圆其说,是因为他口才不好,说不过其他人

C.本文的寓意是办事情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不能故意夸大事实

D.这个故事是成语“自相矛盾”的典故,指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4)下面词语中不能与“自相矛盾”构成反义的是()。

A.自圆其说????

B.漏洞百出????

C.言行一致????

D.表里如一????

(5)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作者________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我还知道出自《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①故:________

②去人近:________

③及日中:________

(2)联系课文,把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来。

①孔子不能决也。

②孰为汝多知乎?

(3)两小孩辩斗的原因。

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原因是:________。

一儿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的原因是:________。

(4)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知识:我知道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________,早晨的太阳之所以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这是视觉的________。造成中午的气温比早晨高的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________射大地,中午太阳________射大地。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5题;共19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

文档评论(0)

131****30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