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方法9断句法
原创好题练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臣窃以治天下者,用人非止一端,故取士不以一路。若夫知钱谷,晓刑狱,熟民事,精吏干,勤劳夙夜以办集为功者,谓之材能之士。明于仁义礼乐,通于古今治乱,其文章论议,与之谋虑天下之事,可以决疑定策,论道经邦者,谓之儒学之臣。善用人者,必使有材者竭其力,有识者竭其谋。故以材能之士布列中外,分治百职,使各办其事;以儒学之臣置之左右,与之日夕谋议,讲求其要而行之;而又于儒学之中择其尤者,置之廊庙,而付以大政,使总治群材众职,进退而赏罚之。此用人之大略也。由是言之,儒学之士,可谓贵矣,岂在材臣之后也?
(节选自欧阳修《乞补馆职札子》)
材料二:
臣伏见某人云云,皆众人所谓材良行美,宜蒙陛下访问任使者。凡此九人,臣或熟闻而未识,或熟识而未敢任,或敢任其可以为公卿。臣虽未识,然众人之所谓贤,臣不敢蔽也。臣虽敢任其可以为公卿,然陛下不亲见其可贤,亦难遽信而用。若陛下以臣前所论奏为合于义理,即乞悉置此九人者以为三馆祗候,亲考试其材行,若不可用,旋即罢去。若其可用,然后留备访问、任使。如此,则所置虽多,未有滥得官职者。然此但臣一人所闻所知,恐执政大臣各有所闻所知,陛下若令各举所闻所知,而如此考试,庶几人材无所遗逸。
经曰:“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善人君子者,天下之民心所愿举,欲其延问,视其所在而从之者也。陛下自即位已来,以在事之人或乏材能,故所拔用者,多士之有小材而无行义者。此等人得志则风俗坏,风俗坏则朝夕左右者皆怀利以事陛下,而不足以质朝廷之是非;使于四方者皆怀利以事陛下,而不可以知天下之利害。其弊已效见于前矣,恐不宜不察也。欲救此弊,亦在亲近忠良而已。伏惟陛下仁圣已深察此理臣愚犹敢及此者忠臣惓惓之义也。
(节选自王安石《论馆职札子二》)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伏惟陛下EQ\o\ac(□,A)仁圣EQ\o\ac(□,B)已深察此EQ\o\ac(□,C)理EQ\o\ac(□,D)臣愚EQ\o\ac(□,E)犹敢及EQ\o\ac(□,F)此者EQ\o\ac(□,G)忠臣EQ\o\ac(□,H)惓惓之义也。
答案解析
BDG【考查点】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析】原句呈现:伏惟陛下EQ\o\ac(□,A)仁圣EQ\o\ac(□,B)已深察此EQ\o\ac(□,C)理EQ\o\ac(□,D)臣愚EQ\o\ac(□,E)犹敢及EQ\o\ac(□,F)此者EQ\o\ac(□,G)忠臣EQ\o\ac(□,H)惓惓之义也。
解题思路:首先,根据固定句式结构进行判断。“……者,……也”为固定结构,表判断,“者”后应断开,故应涂黑G处。其次,根据句子成分和句意进行判断。“伏惟陛下仁圣”中,“伏惟”为谦辞,“陛下”为主语,“仁圣”为形容词,充当谓语,意为“陛下仁爱圣明”,句意完整、连贯,其后应断开,故应涂黑B处。“已深察此理”承前省略主语“陛下”,“已”“深”为副词,修饰谓语“察”,“此理”作宾语,主谓宾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故应涂黑D处。综上,应涂黑B、D、G处。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臣私下里认为治理天下的人,用人并非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所以选拔人才不应只看一方面。那些知晓钱币谷物、明了刑狱、熟悉民事、精通吏事、早晚辛勤以办成事情为功劳的人,称他们为有才能的人。明白仁义礼乐,通晓古今治乱,且写文章议论国事,能够和他们谋划天下大事,可以解决疑惑和制定策略,谈论治理国家道理的人,称之为儒学之臣。善于用人的君主,一定会使有才能的人竭尽其力,有见识的人竭尽其谋。因此把有才能的人分配到中央和地方,各司其职,使(他们)处理各种事务;把儒学之臣置于(君主)左右,(方便君主)与他们日夜商议政事,探讨要事并施行;还可以从儒学之臣中挑选出尤为优秀的人才,将他们安排在朝廷的重要职位上,并交付(给他们)重大的政务,让(他们)统领管理各种人才和各种职务,(负责他们的)晋升、贬退和赏罚。这就是用人的一般原则。由此说来,儒学之士,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哪里在有才能的人的后面呢?
材料二:
臣看见某人如此,众人都评其为才能好、品行端正的人,(这种人)应该承蒙陛下询问并差遣任用他。这九个人,有的我听说过他们的名声但未曾见过面,有的虽然熟悉但不敢保荐他们担任重任,有的则敢保荐他们担任公卿大臣。(这些人才)虽然臣未曾见过,但是他们被众人所称赞为贤能之人,臣不敢作出决断。臣虽然敢任用他们担任公卿,然而陛下不亲自考察一下他们是否贤能,(臣)也难以突然信任这些人而任用他们。如果陛下认为臣的建议合理,可以将这些人才任命为三馆祗候,然后亲自考察检验他们的才能和品行,如果(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