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方法2标志法、语境推断法、成语印证法
抓名词,人名、地名、官职名等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据此理解什么人,做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抓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明确句子成分。
抓虚词,如发语词、句末语气词、疑问词、连词等,从而判断句子停顿。
抓对话标志词、特殊句式标志词,判断句子停顿。
方法3语境推断法
利用文言文句内语境和上下文语境来理解、推断实词的含义。
方法4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根据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方法5课内迁移法
联系课内所学实词的含义,推断试题中文言文实词的含义。
适用题目:上述方法适用于文言文阅读,如断句题、实词题、文意理解题。
原创好题练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本题共3小题,9分)
材料一:
凡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圣人之深诫也。天下无事,不可废武,虑有弗庭,无以捍御。必须内修文德,外严武备,怀柔远人,戒不虞也。四时讲武之礼,所以示国不忘战。不忘战者,教民不离乎习兵也。法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唐玄宗时,承平日久,毁戈牧马,罢将销兵,国不知备,民不知战。及安史之乱,仓卒变生于不图,文士不足以为将,市人不足以为战,而神器几危,旧物几失。吁,战岂可忘乎哉!
(节选自《百战奇略·忘战》)
材料二:
戊戌十一月辛丑。立管领民兵万户府。谕行中书省里曰:“古者寓兵于农,有事则战,无事则耕,暇则讲武。今兵争之际当因时制宜所定郡县民间岂无武勇之材?宜精加简拔,编辑为伍,立民兵万户府领之,俾农时则耕,闲则练习,有事则用之。事平,有功者一体升擢,无功者令还为民。如此,则民无坐食之弊,国无不练之兵。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庶几寓兵于农之意也。”
甲辰正月庚午,太祖坐白虎殿,与孔克仁论天下形势,因曰:“自元运既隳,连年争战,加以饥馑疾疫,十室九虚。天厌于上,人困于下。中原豪杰智均力齐,互相仇敌,必将有变,欲并而一之,势猝未能。吾欲以两淮、江南诸郡归附之民,各于近城耕种,练则为兵,耕则为农,兵农兼资,进可以取,退可以守。仍于两淮之间馈运可通之处,积粮以俟。兵食既足,观时而动。卿以为何如?”克仁对曰:“积粮训兵,待时而动,此长策也。”
吴元年二月乙卯。太祖闻傅友德败元兵于陵子村,谓大都督府臣曰:“近陵子村之捷,盖扩廓帖木儿游兵,彼故以此饵我,使吾将骄兵惰,掩吾不备。古人之戒,正在于此,不可不知。可语安丰、六安、临濠、徐、邳守将严为之备,常如敌至,则无患矣。”
(节选自《明太祖宝训·武备》)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今A兵争之B际C当因时制宜D所
定E郡县F民间G岂无H武勇之材?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销兵,指销毁兵器,也可指兵员有逃、死者,不再补充,以减少兵额。
B.寓兵于农,指对农民进行军事训练,平时务农,战时打仗。或指军队屯垦戍边。
C.固,指使之固、巩固,与《庖丁解牛》中“因其固然”的“固”意思不同。
D.无患,文中指没有祸患,其中的“患”与成语“患得患失”中的“患”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史之乱爆发后,朝廷毫无准备,以致国家政权几乎崩溃,这与盛唐时期统治者被长期和平稳定的局面迷惑而失去战争警惕性有关。
B.明太祖认为百姓之中不会没有武勇之士,应从中挑选勇士并将其编成队伍,平时耕种、习武,有战争时就上战场作战。
C.元朝灭亡之后,战乱频发,加之饥荒和疾疫,导致百姓生活无所依靠,明太祖便借此机会训练军队并统一了中原。
D.两则材料都强调“战备”的重要性,材料一借安史之乱从反面论证不修“战备”之危,材料二则从正面展示加强“战备”的成果。
答案及解析
CDF
①抓虚词。“今兵争之际”中“之”为结构助词“的”,连接“兵争”和“际”,“今”作为时间副词不能与后文断开,故A、B处不可断开。
②成语印证法。结合成语“因地制宜”可推断出“当因时制宜”意为“应根据时势制定计划”,句意完整连贯,故C、D处应断开。
③抓名词和句式标志词。“岂无……”为表反问的固定句式,译为“难道没有……吗”,“民间”作为这一反问句的主语,不应和该反问句断开,故F处应断开。
综上,应涂黑C、D、F三处。
2.D成语印证法:成语“患得患失”中的“患”为动词,意为“忧虑,担忧”。文中“则无患矣”的“患”为名词,意为“祸害,灾难”;二者意思不同。
A项,课内迁移法:联系课内篇目《过秦论》中“销锋镝”可知,“销”指销毁。
B项,语境推断法:结合下文“有事则战,无事则耕,暇则讲武”可知,有战争就打仗,没有战争就耕种,有空闲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