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文言津梁:常用虚词“之乎者也以而于为”辨析与例解
文言虚词,虽无实义,却在古汉语的表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如同文章的经络,贯通文意,调节语气,使语言表达更为精准、灵动、富有韵味。对于初学者而言,掌握常用虚词的用法,是打通古文阅读理解瓶颈的关键一步。本文将选取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之、乎、者、也、以、而、于、为”八个虚词,结合实例,对其主要用法进行辨析与阐释,以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之
“之”字用法繁多,然其要者有三:
1.作代词:可代人、代事、代物,相当于“他(她、它)”、“他们”、“这件事”、“这个东西”等。
*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前“之”代“善者”,后“之”代“不善者”的行为。
*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曹刿论战》)“之”代指“齐师伐我”这件事。
2.作助词: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曹刿论战》)“之”连接定语“小大”与中心语“狱”。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一个句子失去独立成句的能力,作整个句子的主语、宾语或状语等。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韩愈《师说》)“师道不传”本可独立成句,加“之”后作“久矣”的主语。
*宾语前置的标志:用于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无实义。
*例:“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正常语序为“有何陋”,“之”为宾语“何陋”前置的标志。
*定语后置的标志:用于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可译为“的”或不译。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韩愈《马说》)“千里”是“马”的后置定语,“之……者”共同构成定语后置的标志。
*补足音节,无实义:用于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于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例:“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之”在动词“鼓”后,补足音节。
3.作动词:相当于“到……去”、“往”、“到”。
*例:“吾欲之南海,何如?”(彭端淑《为学》)“之南海”即“到南海去”。
二、乎
“乎”字主要用作语气助词,也可作介词。
1.语气助词:
*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呢”,常与“岂”、“宁”等词呼应。
*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呢”。
*例:“日食饮得无衰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得无……乎”固定结构,表推测,意为“该不会……吧”。
*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
*例:“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表停顿语气,用于句中,无实义。
*例:“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乎”在句中起舒缓语气、停顿的作用。
2.介词:相当于“于”,可译为“在”、“对”、“比”、“向”等。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前“乎”相当于“在”,后“乎”相当于“比”。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乎己”即“对自己”。
三、者
“者”字多用作代词或助词。
1.代词:
*指人、事、物,相当于“……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
*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者”指“……的人”。
*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逝者”指“流逝的时光”。
2.助词:
*附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相当于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
*例:“古之学者必有师。”(韩愈《师说》)“学者”即“学习的人”。
*例:“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览物之情”即“观赏自然景物而产生的感情”。
*用在数词之后,可译为“个”、“样”、“种”等,或不译。
*例:“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二者”指“上述两种心情”。
*用在“今”、“昔”等时间词之后,表停顿,无实义。
*例:“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司马迁《史记·鸿门宴》)“今者”即“现在”。
*用在判断句主语之后,引出判断,可译为“……的人(或事物)是……”,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英语试卷讲评课课件.ppt VIP
- 中国联通山东省分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pdf
- 第三章项目计划资源计划.pptx VIP
- 股票销售话术开场白 [实用股票销售话术技巧].docx VIP
- 左哈尔的Polysystem Theory(多元系统理论).ppt VIP
- 湖南省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附参考答案】.pdf VIP
- 2025--2026学年人教PEP版英语三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听力音频).pdf VIP
- 项目资源管理课件.pptx VIP
- 2.2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pptx VIP
-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23%).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