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周代贡赋体系与经济支配关系
引言:从青铜铭文里的”贮”字说起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陕西扶风出土的西周大盂鼎上,“锡汝邦司四伯,人鬲自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的铭文让考古学家眼睛发亮——这些数字不仅是人口记录,更藏着周代经济支配的密码。无独有偶,河南洛阳出土的令彝铭文中,“诸侯、诸监、诸伯、诸子”的贡纳序列,像一根隐形的线,串起了从王畿到四野的经济网络。当我们拂去青铜上的铜绿,那些刻在礼器上的”贮”(储备)与”积”(蓄积)字样,分明在诉说:周代的经济秩序,是靠一套精密的贡赋体系支撑起来的。
一、贡赋体系的制度框架:从概念到实践的立体建构
1.1贡与赋的分野:政治象征与经济支撑的双重变奏
若要理解周代的经济支配,首先得厘清”贡”与”赋”这对核心概念。《周礼·天官·大宰》说:“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以九赋敛财贿。”短短十字,道尽二者差异——“贡”是诸侯献给天子的”方物之礼”,带着浓郁的政治象征;“赋”则是面向土地、人口征收的”财用之资”,承担着实际的经济功能。
就拿”九贡”来说,《周礼》里详细列了”祀贡(牺牲)、嫔贡(丝帛)、器贡(宗庙器具)、币贡(玉马皮帛)、材贡(木材)、货贡(珠贝)、服贡(祭服)、斿贡(羽毛)、物贡(各地特产)“。这些东西看似五花八门,实则各有深意:祀贡用于天子祭祀,直接关联”天命”正统;币贡中的玉璧,是诸侯朝觐时”执玉”的必备礼器;物贡里的江淮橘柚、荆扬羽毛,更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实物证明。鲁国大夫季文子曾说:“备物典册,官司彝器,所以昭明徳也。”(《左传·文公六年》)贡物的特殊性,恰恰强化了周王”天下共主”的权威。
而”九赋”则务实得多。《周礼·地官·大司徒》载:“以九赋敛财贿:一曰邦中之赋,二曰四郊之赋,三曰邦甸之赋,四曰家削之赋,五曰邦县之赋,六曰邦都之赋,七曰关市之赋,八曰山泽之赋,九曰币余之赋。”前六项按地域划分,覆盖王畿内从中心到边缘的不同区域;后三项则针对商业(关市)、自然资源(山泽)和财政结余(币余)。这种分类背后,是周人对经济来源的清晰认知:既有”田野之征”的农业基础,又有”关市之征”的商业补充,构成了立体的财政网络。
1.2制度依据与执行主体:礼书、铭文与活态的权力链条
周代的贡赋体系并非空中楼阁,它有两套”教科书”:一套是写在简帛上的礼书,如《周礼》《礼记》《尚书·禹贡》;另一套则是刻在青铜上的铭文,如大盂鼎、令彝、颂鼎等。两者相互印证,勾勒出制度运行的真实图景。
《周礼》中”大宰掌邦之六典”,其中”财用之典”就包括贡赋的制定;“小宰以法掌祭祀、朝觐、会同、宾客之戒具”,实际负责贡物的接收;“玉府掌王之金玉玩好兵器”,则是贡物的”保管员”。这些职官设置,在青铜铭文中得到了印证。1976年陕西临潼出土的利簋,记载了”王赐有司利金”,这里的”有司”就是具体执行贡赋征收的官员。更有意思的是,1981年陕西岐山出土的师寰簋,铭文写着”王若曰:师寰,淮夷旧我帛畮(贿)臣,今敢博厥众叚,反厥工吏,弗速我东国……“,说的是淮夷不按时纳贡,周王命师寰征讨。这说明贡赋的征收,不仅有制度约束,更有武力后盾。
执行主体则呈现鲜明的层级性:最顶层是周天子,通过”册命”确定诸侯的贡赋义务;中间层是诸侯,他们既是贡赋的缴纳者(对天子),又是征收者(对卿大夫);基层是卿大夫和”里君”(乡官),直接面对庶民。这种”天子-诸侯-卿大夫-庶民”的链条,让贡赋体系像一张大网,从王畿核心覆盖到四境边陲。
二、贡赋体系的运作机制:从标准到流程的精密设计
2.1征收对象的层级化:从”邦国”到”庶民”的义务网络
周代的贡赋征收,严格遵循”各安其分”的原则。诸侯作为”邦国”,承担的是”职贡”与”时贡”。职贡是诸侯因封地职事所献,比如管山林的要贡木材,管渔业的要贡鱼盐;时贡则是按季节或重大事件进献,如春耕献五谷新种,秋收献黍稷新粮,天子大婚献吉玉等。《左传·昭公十三年》记载,郑国子产在诸侯会盟时争贡赋轻重,说”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可见诸侯的爵位等级(公、侯、伯、子、男)直接决定了贡赋的多寡。
卿大夫作为”家臣”,主要向诸侯缴纳”采邑之赋”。他们的封地(采邑)是诸侯所赐,所以要将采邑收入的一部分上贡。《国语·鲁语下》记载,孔子在鲁国时,季康子欲以田赋,问于仲尼,孔子对曰:“先王制土,籍田以力,而砥其远迩;赋里以入,而量其有无;任力以夫,而议其老幼。”这里的”赋里以入”,就是卿大夫按采邑人口、土地收入向诸侯纳赋的写照。
最底层的庶民,则要承担”田野之征”。《孟子·滕文公上》说:“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虽然”彻法”的具体形式学界有争议,但”什一而税”的原则大体可信。更关键的是庶民的双重负担:既要在”公田”上集体耕作(助耕),收获全部归领主;又要在”私田”上为自己耕作,但需缴纳布帛、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5《小岛》(说课课件)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pptx VIP
- 含电容电路含电容电路.doc VIP
- TED中英双语演讲稿Why we love, why we cheat.pdf VIP
- 债券借贷视角看利率.pptx VIP
-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第6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 GB/T 19024-2025质量管理体系 面向质量结果的组织管理 实现财务和经济效益的指南.pdf
- 党课讲稿: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让互联网点亮我们的生活.doc VIP
- ARC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安装使用说明书(安瑞科液晶显示).pdf VIP
- 班主任如何培养班干部(课件PPT).pptx VIP
- 深圳市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2025.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