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详细解析.docxVIP

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详细解析.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详细解析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是情感的结晶,亦是时代的回响。鉴赏诗歌,不仅能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更能让我们与古人对话,感受千百年前的心境与智慧。然而,诗歌鉴赏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运用恰当的方法,细细品读,方能领会其深层意蕴。本文将通过若干练习题,结合详细解析,与大家共同探讨诗歌鉴赏的路径与心得。

一、鉴赏要点概述

在进入练习之前,我们先来简要回顾一下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考查角度与鉴赏方法,这将有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分析诗歌。

1.把握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分析这些形象的特征及其象征意义或寄托的情感。

2.品味诗歌语言:从炼字、炼句、语言风格(如清新自然、雄浑豪放、沉郁顿挫、婉约细腻等)入手,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3.理解表达技巧:如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用典、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4.领会思想情感:这是鉴赏的核心。诗歌往往表达了作者的喜怒哀乐、理想抱负、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对人生的思考等。要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以及诗歌具体内容来把握。

二、练习题及详细解析

(一)例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题:请简要分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两句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与解析:

此两句诗描绘了清晨渭城雨后的清新景象:一场春雨沾湿了路上的轻尘,客舍周围的柳树显得格外青翠新鲜。

其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点明送别时间与地点:“渭城”点明地点,“朝雨”点明时间为清晨。

2.渲染气氛:“浥轻尘”的春雨,洗去了尘埃,使得空气清新,客舍、柳色也因此显得“新”。这清新的景象,看似明快,实则为下文的送别渲染了一种略带湿润、柔和而又略带伤感的氛围。春雨如丝,也暗合了离别的缠绵之情。

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柳色新”中的“柳”字,谐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此处的“柳”自然地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挽留与不舍之情。雨后柳色的青翠,既是眼前实景,也象征着友情的生机与珍贵,但“新”字也暗示了离别带来的物是人非之感。

4.为下文抒情作铺垫:这两句清新明丽的景物描写,与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深情劝酒和离愁别绪形成对比与映衬。以乐景(清新之景)衬哀情(离别之哀),使得情感的表达更为含蓄深沉,也更具感染力。

(二)例题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问题:“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历来被人称道,请你说说这个“绿”字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与解析: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确实是炼字的典范,其妙处在于:

1.词性活用,动态十足:“绿”本为形容词,此处用作动词,意为“吹绿”、“使……变绿”。这一活用,赋予了春风以人的动作和生命力,将无形的春风化为有形,仿佛春风拂过,江南大地瞬间披上绿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风吹过,江南岸一片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

2.色彩鲜明,画面感强:“绿”字直接点出了春天的颜色,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冲击,让人仿佛看到了千里江南,一片翠绿的动人画面,极具画面的美感和诗意。

3.意境开阔,富有生机:“绿”字不仅写出了颜色,更写出了春天到来后万物复苏、草木生长的动态过程和蓬勃生机,将江南春色描绘得淋漓尽致,意境开阔。

4.情感寄托,含蓄深沉:这个“绿”字,不仅描绘了江南的春色,也暗寓了诗人对家乡江南美景的喜爱与思念。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而诗人却漂泊在外,这“绿”色也勾起了他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归心似箭的情感,为后文“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情做了巧妙的铺垫。

相传王安石曾用过“到”、“过”、“入”、“满”等字,最终选定“绿”字,正是因为“绿”字在表达效果上远胜其他字眼,它集动态、色彩、意境和情感于一体,堪称神来之笔。

(三)例题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问题:词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与解析: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两句,以生动的对话和形象的比喻,表现了词人细腻的惜春伤春之情以及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

1.对侍女“卷帘人”的嗔怪与无奈:“知否,知否?”这一反问,带有几分娇嗔和急切,是对卷帘人“海棠依旧”这一漫不经心回答的否定。词人因“浓睡不消残酒”,心中仍惦记着昨夜的风雨对海棠花的影响,而侍女未能体察其细腻心思,

文档评论(0)

135****915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多年教师,工作经验非常丰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