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江城子密州出猎优秀ppt课件
1
目录
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文本解读与赏析
艺术手法与特色分析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2
01
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Chapter
3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
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苏轼的诗歌题材广泛,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他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4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创作于作者贬官密州期间,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整首词感情纵横奔放,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充满阳刚之美,是历史弥珍的名篇。
5
北宋时期,国家积贫积弱,边患严重。苏轼在此时写出《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他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这首词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愿望,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
同时,这首词也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位伟大文学家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Chapter
7
通过音频或视频展示全文朗读,引导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全文朗读
对诗歌中的生僻字、多音字进行正音,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读音。
正音讲解
8
列出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如“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等,解释其含义并引导学生理解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对诗歌中的难句进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大意。
句子翻译
重点字词
9
意境描绘
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所见所感。
情感表达
分析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如诗人的豪情壮志、爱国情怀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
10
03
艺术手法与特色分析
Chapter
11
场景对比
词中通过描绘密州出猎的盛大场面与词人自身的孤独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词人的豪情壮志和孤独落寞。
情感对比
词中既有豪放洒脱的情感表达,又有深沉悲凉的内心独白,情感起伏跌宕,形成强烈对比。
12
词中运用了大量夸张手法,如“千骑卷平冈”、“倾城随太守”等,使描绘的场面更加生动、形象。
夸张手法
词中将射箭比喻为“射天狼”,表现了词人的英勇无畏和壮志凌云。
比喻手法
13
结构紧凑
词中通过上片描绘出猎场景,下片抒发词人内心情感,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篇章安排巧妙
词人以“江城子”为调,通过巧妙的篇章安排,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表达了词人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14
04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Chapter
15
词中提到的“亲射虎,看孙郎”,借用了孙权射虎的典故,暗示自己有着和孙权一样的勇武和报国之志。
通过“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表述,苏轼表达了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
苏轼在词中通过描绘出猎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报效国家的决心。
16
苏轼在词中流露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情感,表达了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的无奈。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这句词中,苏轼借酒消愁,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不甘。
通过“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描绘,苏轼表达了自己对敌人的愤恨和无奈,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17
苏轼在词中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和反思,表达了自己对官场腐败、社会黑暗的不满和愤慨。
通过描绘出猎场景和抒发个人情感,苏轼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危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苏轼在词中也表达了自己对人性的思考和反思,认为人性的贪婪和自私是导致社会动荡和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他也呼吁人们要回归本真、追求真善美,以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18
05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Chapter
19
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0
此词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都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壮志未酬的悲愤。两者在写作手法上也有相似之处,如运用典故、借景抒情等。
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