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传染病预防攻略.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肠道病毒传染病预防攻略

作为在疾控一线工作十余年的健康管理师,我每年春夏之交都会格外忙碌——诊室里抱着发热孩子的家长、幼儿园老师焦急的咨询电话、社区里此起彼伏的消毒喷雾声,都在提醒着一个共同的健康威胁:肠道病毒传染病。这类以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急性胃肠炎为代表的疾病,虽然多数预后良好,但传染性强、波及面广,尤其容易“盯上”免疫力较弱的孩子。今天,我想用最通俗的语言,和大家聊聊如何科学预防这类疾病,把“防”字做在前头。

一、先“认”清敌人:肠道病毒到底是什么?

要打好“防御战”,首先得知道对手是谁。肠道病毒是一类主要侵犯消化道但可引发全身症状的RNA病毒,目前已发现超过100种型别,最常见的有三种:

一是EV71型(肠道病毒71型),这是导致重症手足口病的“主力”,可能引发脑膜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二是柯萨奇病毒(A组和B组),A组易引起疱疹性咽峡炎(喉咙长疱疹)、手足口病,B组则可能导致心肌炎或肺炎;

三是埃可病毒,多引发发热、腹泻或出疹。

这些病毒的“作案路径”主要有三条:

第一是粪口传播,病毒通过患者粪便排出后,污染手、玩具、餐具甚至水源,被健康人接触后经口进入体内;

第二是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的疱疹液、唾液,或者间接接触被污染的毛巾、衣物等物品;

第三是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中可能携带病毒,近距离接触容易被吸入。

它的“偏爱对象”是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爱用手摸各种东西,还总把小手、玩具往嘴里塞,加上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几乎成了病毒的“易感区”。

我曾接诊过一个2岁半的男孩,家长说孩子“突然就烧到39℃”,喉咙里长了几个小白点,手上也冒出小红疹。一查正是柯萨奇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妈妈后悔地说:“前几天在小区playground,他和隔壁咳嗽的小朋友一起玩了半小时,当时没在意……”这就是典型的接触传播案例。

二、阻断传播链:把病毒“通道”一个个堵死

病毒要“作案”,必须通过传播链从患者“跑”到健康人身上。我们的目标,就是把这条链上的每一环都拧紧:

(一)手卫生:最容易被忽视的“第一道防线”

很多家长知道要给孩子洗手,但未必做到“正确”。我在幼儿园做培训时,常看到孩子们用清水冲两下就完事,指甲缝里全是泥——这样的洗手根本拦不住病毒。

正确洗手要遵循“湿、搓、冲、捧、擦”五步法:

湿:用流动水打湿双手;

搓:涂肥皂或洗手液,掌心相对搓,手指交叉搓,指缝、指甲缝、手腕都要照顾到,至少搓20秒(可以默唱《生日快乐》歌两遍);

冲:用流动水冲净泡沫;

捧:用手捧水冲一下水龙头(避免二次污染);

擦:用干净的纸巾或专用毛巾擦干,或用烘干器。

什么时候必须洗手?吃饭前、如厕后、摸过公共物品(电梯按钮、玩具、门把手)后、接触过宠物后、擤鼻涕或给孩子换尿布后——这些都是病毒容易“搭便车”的时机。

去年有位妈妈跟我分享经验:她在孩子的小书包里装了便携免洗洗手液,每次在外面玩完,先让孩子喷一喷再吃零食,整个夏天都没生过病。这个小习惯,真的能减少80%以上的接触感染风险。

(二)饮食卫生:“病从口入”的关键关卡

肠道病毒最怕高温,100℃下1分钟就能灭活,但很多家庭的饮食处理习惯藏着隐患:

生熟不分:切生肉的刀和砧板没洗干净就切水果;

食物没煮熟:尤其是海鲜、贝类,半生不熟就端上桌;

剩菜处理不当:夏天饭菜放两小时就可能滋生病毒,直接吃或简单热一下不够;

喝生水:无论是自来水还是矿泉水,没煮沸别让孩子喝。

建议这样做:

①食物要彻底煮熟,尤其是鸡蛋(蛋黄凝固)、肉类(切开无血丝);

②生熟餐具分开使用,用完及时用洗洁精清洗;

③剩菜冷藏不超过24小时,食用前彻底加热至70℃以上(滚烫状态);

④给孩子准备水果时,用流动水冲洗至少30秒,或用专用果蔬清洗剂;

⑤避免带孩子吃路边摊,尤其是现做现卖的凉菜、手抓饼等,制作环境难以保证卫生。

我有位同事的孩子曾因吃了没洗干净的草莓得了病毒性腹泻,她后来开玩笑说:“现在洗草莓,我都用小牙刷一个个刷蒂部,虽然麻烦,但安心。”

(三)环境清洁:重点区域“无死角”消毒

病毒在体外能存活数天甚至更久,尤其是潮湿、温暖的环境(比如夏天的玩具堆、卫生间)。家里有孩子的,这几个地方要重点“照顾”:

玩具:塑料、布制玩具每周用含氯消毒液(浓度500mg/L)浸泡15分钟,再用清水冲洗晾干;

家具表面:餐桌、茶几、门把手用同样浓度的消毒液擦拭,每天至少1次;

地面:用消毒液拖洗,特别是卫生间、厨房等易潮湿区域;

衣物、被褥:孩子的贴身衣物单独洗,用60℃以上热水浸泡,阳光下暴晒4小时以上(紫外线能灭活病毒)。

需要注意的是,消毒液要按说明书稀释,浓度过高可能刺激孩子呼吸道;消毒后要用清水擦拭,避免残留。我见过有的家长直接用84消毒液喷玩具,结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