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青桐鸣大联考2025年10月高二语文联考文言文详解:《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苏轼《庄子祠堂记》.docxVIP

河南青桐鸣大联考2025年10月高二语文联考文言文详解:《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苏轼《庄子祠堂记》.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真题详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史。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①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②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材料二:

??谨按《史记》,庄子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余以为庄子益助孔子者,要不可以为法耳。楚公子微服出亡,而门者难之。其仆操棰而骂曰:“隶也不力。”门者出之。事固有倒行而逆施者。以仆为不爱公子,则不可;以为事公子之法,亦不可。故庄子之言皆实予而文不予阳挤而阴助之其正言益无几。至于诋訾孔子,未尝不微见其意。

(选自苏轼《庄子祠堂记》③)

材料三:

??世之论庄子者不一,而学儒者曰:“庄子之书,务诋孔子以信其邪说,要焚其书、废其徒而后可,其曲直固不足论也。”学儒者之言如此,而好庄子之道者曰:“庄子之徳,不以万物干其虑,而能信其道者也。彼非不知仁义也,以为仁义小而不足行已;彼非不知礼乐也,以为礼乐薄而不足化天下。故老子曰:‘道失后徳,德失后仁,仁失后义,义失后礼。’是知庄子非不达于仁义礼乐之意也;彼以为仁义礼乐者,道之末也,故薄之云尔。”

??夫儒者之言,善也,然未尝求庄子之意也。好庄子之言者固知读庄子之书也,然亦未尝求庄子之意也。昔先王之泽,至庄子之时竭矣,天下之俗,谲诈大作,质朴并散,虽世之学士大夫,未有知贵己贱物之道者也。于是弃绝乎礼义之绪,夺攘乎利害之际,趋利而不以为辱,殒身而不以为怨,渐渍陷溺,以至乎不可救已。庄子病之,思其说以矫天下之弊而归之于正也。其心过虑,以为仁义礼乐皆不足以正之,故同是非,齐彼我,一利害,则以足乎心为得,此其所以矫天下之弊者也。

??后之读庄子者,善其为书之心,非其为书之说,则可谓善读矣。今之读者,挟庄以谩吾儒曰:“庄子之道大哉,非儒之所能及知也。”不知求其意,而以异于儒者为贵,悲夫!

(选自王安石《庄周论》)

【注】①诋訾:诋毁非议。②剽剥:批驳抨击。③《庄子祠堂记》:北宋元丰元年(1078),蒙城县令王兢主持修建庄子祠,邀请苏轼撰写碑记以记录此事。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说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故A庄子B之言C皆实予D而文不予E阳挤F而阴助之G其正H言益无几。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之,结构助词“的”,与《五石之瓠》“夫子犹有蓬之心”的“之”用法相同。

B.明,彰明,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中的第一个“明”意义相同。

C.达,通晓,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泉之始达”的“达”意义不同。

D.而,却、与《〈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如礼何”的“而”意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指出庄子学问广博,善于借寓言批驳儒、墨两派学说,因其言论汪洋恣肆,只求适合自己的心性,所以未得到当权者器重。

B.苏轼针对《史记》记载提出新见,借“楚公子仆骂守门者以使公子脱逃”的故事指出庄子表面排孔然则肋孔,其直论多为“正言若反”。

C.王安石提到学儒者主张焚毁庄子著作、铲除其门徒,好庄者则认为庄子轻视仁义礼乐自有其道理,两类人都未曾探求庄子的意图。

D.王安石认为,庄子并非在根本上否定仁义札乐,而是因其身处的时代礼崩乐坏,所以用“同是非”“一利害”的学说来引导人心。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盲,大抵率寓言也。?(4分)

(2)庄于病之,思其说以矫天下之弊而归之于正也。(4分)

14.村料三最后一段对比了“善读庄子者”与“今之读者”,请慨括这两类读者在阅读《庄子》时的不同之处。(5分)

[答案详解]

10.[答案]CEG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故庄子之言”是主语部分,意为“所以庄子的言论”,其后应有一个停顿,引出谓语“皆实予而文不予”。C处断开,主谓清晰。“实予而文不予”与“阳挤而阴助之”两者之间是并列关系,结构类似,所以E处需要断开。“其正言”是新的主语,意为“他的正面盲论”,引领下一个句子“盖无几”(恐怕没有多少),因此,G处断开H处不断。

11.[答案]A

[详解]A项,原文中的“之”为指示代词,意为“这”;《五石之瓠》“夫子犹有蓬之心”的“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B项,两个“明”都意为“彰明”。C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泉之始达”的“达”意为“流通,指泉水涌出”。D项,《论语十二章》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