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行业卫生清洁标准.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餐饮行业卫生清洁标准

在餐饮行业待了十多年,从后厨帮工到现在管着两家连锁店的品控主管,我最深的感触是:顾客夹起第一口菜时,看到的不仅是色泽,尝到的不仅是味道,藏在杯盘碗盏里的“卫生感”,才是一家店的底气。这底气不是靠口号喊出来的,而是从一块抹布的拧干方式、一个菜板的刀痕处理、一颗调料瓶的摆放位置里,一寸寸抠出来的。今天就和大伙儿唠唠,咱们餐饮人每天重复百遍的卫生清洁标准,到底有哪些“里子”。

一、基础环境清洁:从“面子”到“里子”的全面把控

刚入行那会儿,师傅总说:“卫生清洁不是擦玻璃擦到反光就行,墙根的霉斑、地沟的油泥、窗框的积灰,这些藏在视线死角的地方,才是检验真功夫的考场。”

1.1地面清洁:从材质到频率的精细管理

餐饮场所的地面大多是防滑地砖、大理石或环氧地坪,不同材质清洁标准不同。比如地砖缝隙容易积油,每天收市后必须用热水加专用去油剂刷一遍,用硬毛刷刷到缝隙里的黑垢泛白才算合格;大理石地面怕酸,清洁时得用中性清洁剂,擦完还要用干布抛光,否则水渍会渗进石纹留印子;环氧地坪虽然耐脏,但长期被热油锅烫过的地方会发黄,每周得用软磨片打磨一次。

清洁频率也有讲究:早市前用半干拖把过一遍,避免顾客踩出脚印;午市后重点清理餐桌附近的饭粒、油渍,防止黏脚;晚市收市后是“大清洁”——先用刮水器刮掉大块残渣,再用高压水枪冲(仅限有排水条件的厨房),最后用消毒水(含氯量250ppm)泼洒,拖把反复推擦到地面没有滑腻感为止。

1.2墙面与天花板:细节决定“藏污能力”

墙面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藏污区”。厨房墙面离灶台近,三天不擦就会挂一层油膜,尤其是抽油烟机附近的墙,油滴凝固后会形成难清理的“油壳”。标准做法是:每天用热毛巾(50℃以上)擦拭1米以下的墙面;每周用去油喷雾喷在1.5米以下区域,静置3分钟后用百洁布打圈擦,重点处理瓷砖缝隙的黑渍;天花板虽然高,但管道、排风扇周围容易积灰,每月得用长柄鸡毛掸子扫一遍,遇到霉斑还要用漂白水(1:10稀释)点涂。

我曾见过一家老店因为天花板积灰掉落在凉菜里被投诉,老板带着后厨踩着梯子擦了三天,从此把“天花板清洁”写进了每日交接班检查单——这事儿让我明白:卫生无小事,高度够不着,责任可不能“够不着”。

1.3公共区域:让顾客从进门就“安心”

前厅的餐桌、座椅、菜单夹、收银台,这些顾客直接接触的地方,清洁标准更“苛刻”。餐桌要“一客一换一擦”:顾客离开后,先用湿抹布(含中性清洁剂)擦去残渣,再用干抹布抛光,最后用酒精棉片(75%浓度)擦拭桌角、杯垫区;椅子扶手、靠背每天收市后用消毒湿巾全面擦拭,尤其是儿童椅,要重点擦椅缝里的饼干屑;菜单夹容易沾油手,每用5次就得拆下来用洗洁精水浸泡10分钟,晾干后紫外线消毒30分钟。

记得有位常来的阿姨说:“我来你们这儿吃饭,就图菜单摸起来没油味儿。”这句话让我把“菜单清洁”列进了前厅考核的“扣分项”——顾客的安心,往往藏在这些“摸得着”的细节里。

二、操作区域规范:后厨卫生的“核心战场”

如果说前厅是“面子”,后厨就是“里子”。这里的清洁标准不是“差不多就行”,而是“分区域、分环节、分工具”的精准管理。

2.1加工区:生熟分开的“红线”

加工区是食材处理的第一关,生熟交叉污染是最大的隐患。我们的标准是“四分开”:空间分开(生肉区、水产区、蔬菜区物理隔离)、工具分开(生刀生板用红色标识,熟刀熟板用绿色标识)、容器分开(生食材用蓝色筐,半成品用黄色筐)、人员分开(处理生食后必须换手套才能碰熟食)。

举个例子:切生鸡肉的砧板,用完必须立即用热水(80℃以上)冲掉血渍,再用刷子蘸小苏打刷到没有腥味儿,晾干后挂在“生区”专用挂钩上;切熟食的砧板则要先用洗洁精搓洗,再用沸水烫30秒,最后用厨房纸擦干,放进带盖的收纳柜。我刚当帮工时图省事,用切过生鱼的刀直接切凉拌黄瓜,被师傅当场夺下刀:“你这一刀下去,客人闹肚子是小事,砸了店的招牌是大事!”从那以后,“生熟分开”成了我心里的“红线”。

2.2烹饪区:从灶台到排烟罩的“无死角”清洁

烹饪区是油污最重的地方,清洁标准也最细。灶台每天收市后要“拆洗”:先关掉燃气,等炉头冷却后卸下火盖,用牙刷刷掉火孔里的积碳;炉面用去油膏敷5分钟,拿百洁布打圈擦,直到不锈钢面能照出人影;排烟罩是“重灾区”,每周必须拆洗滤网——先用热水泡软油垢,再用专用除油剂喷刷,特别是风轮叶片,要一片一片擦到没有黏腻感。

有次检查发现排烟罩角落结了块“油疤”,抠下来能捏出油。后来我们改了规矩:每天炒菜间隙,用湿毛巾擦一遍灶台边缘;每炒完一锅菜,用刮铲清理炉头周围的菜渣;排烟罩下方的接油盒,必须每天倒空并清洗——现在厨房的空气质量明显好多了,连厨师长都说“炒了十年菜,头回觉得厨房不闷嗓子”。

2.3备餐区与冷荤间:“即食食品”的“安全岗”

备餐区直接接触即将上桌的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