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一节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一、种群及其一般特征;(一)种群的数量和密度;影响因素:
物种的繁殖特性
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
种内和种间竞争
环境条件的不同和变化。
;(二)种群增长;二、生物群落及其特征;(一)种类组成;(二)群落的外貌与植被的生活型;植物生活型的分类;3、地面芽植物;植物在不利季节,其地上部分死亡,只是被土壤和残落物保护的地下部分仍然活着,并在地面有芽;
4、地下芽植物;植物芽位于土表以下,或位于水中
;
5、一年生植物;植物只能在良好的季节生长,以种子的形式渡过不良季节。
;(三)群落的结构;现在是13页\一共有80页\编辑于星期四;2、群落的水平结构——镶嵌性(Mosaic)
小群落作为群落的一个结构单元均匀或不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群落中。
形成原因:小地形的起伏变化
土壤湿度或盐渍化程度的差异
光照状况的不同
动物活动
植物依靠根蘖或根茎繁殖;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现在是16页\一共有80页\编辑于星期四;干旱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漂浮植物群落;水生植物群落;3.群落的生态结构
——层片(Synusia)
前苏联著名植物群落学家B.H.苏卡乔夫:
“层片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这些种类具有一定的生态生物学一致性,而且特别重要的是它具有一定的小环境,这些小环境构成植物群落环境的一部分。”;(四)群落环境;现在是23页\一共有80页\编辑于星期四;现在是24页\一共有80页\编辑于星期四;(五)生物群落的动态;现在是26页\一共有80页\编辑于星期四;2.生物群落的演替
在一定地段上一种群落被另一种群落所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Succession)
影响因素:气候变迁、洪水、火烧、山崩、动物活动、植物繁殖体的迁移、群落本身的活动,人类认为的活动等。;分类:
按群落所在地的基质状况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按群落演替发展方向分为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水生演替系列P303;现在是30页\一共有80页\编辑于星期四;现在是31页\一共有80页\编辑于星期四;现在是32页\一???有80页\编辑于星期四;生物群落的演替
;长期演替;经典水生演替系列
自由漂浮植物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或湿生灌木植物阶段)——中生木本植物群落阶段;(六)群落的分类;第二节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二、陆地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格局——三向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沿纬线方向延伸成带而由南往北依次更替的分布规律。
2、干湿地带性:由于海陆分布和大气环流等因素作用,从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导致的植被或生态系统由沿海到大陆内部的依次更替。
3、垂直地带性:随海拔升高温度和气压逐渐降低,风速和太阳辐射加强,降水量先增加后减少,使得生物群落和土壤从下而上连续发生变化,出现了不同植被或生态系统随海拔升高而呈带状分布的规律。;经度;现在是40页\一共有80页\编辑于星期四;中国东部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现在是42页\一共有80页\编辑于星期四;现在是43页\一共有80页\编辑于星期四;三、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1.热带雨林
2.热带稀树草原
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4.温带阔叶林
5.北方针叶林
6.温带草原
7.荒漠
8.冻原;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亦称为照叶木本群落、照叶林或樟栲林。
(1)分布与生境特点。
分布在地球的中纬度地区。我国长江流域、朝鲜南部、日本、美国东南部、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一部分以及大洋洲的新西兰、非洲的东南沿海等地都有分布。在历史上,我国总面积的1/4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北界在秦岭——淮河一线,南界大致在北回归线附近,西界沿青藏高原的东坡向南延至云南西部,共涉及18个省区。
常绿阔叶林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在北半球受季风影响,夏季高温湿润,冬季干燥而寒冷,本区虽无严寒,但有时出现霜雪。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约15~18℃,夏季最有利于植物生长。土壤为红壤、黄红壤,山地红壤,pH值在5.5~6.5之间。
(2)群落特征。
群落外貌暗绿,结构简单,整齐,似馒头状,分层清晰。热带雨林中的板状根、老茎生花、巨大藤本等一切特征,在这里不明显。
常绿阔叶林区内还有一些针叶树组成的常绿针叶林。它与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特性相似,其针叶扁平而具光泽,且与光线垂直。常见的巨杉、油杉、铁杉、竹柏等均属此类。;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地区气候条件下生长的群落,亦称为夏绿木本群落。
(1)分布与生境特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