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温经散寒、补气祛风、活瘀通络法
治疗顽痹
治疗期间服药102剂,治疗时间6个多月。
病案:李某,男,62岁,2005年3月。
主诉:近两年自觉筋紧怕冷,活动困难,生活最多只能半自理,行动需人背扶。
病史:10余年前,因受凉出现周身关节疼痛,自服一些治风湿药维持,病情时好时犯,渐有发展趋势。曾到当地西医医院诊治,经化验类风湿因子阳性,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口服阿司匹林、激素类药物,注射抗生素等,关节痛略有缓解,但不能停激素,停服激素则疼痛加重。遵医嘱逐渐将激素减量。1年后,将激素逐渐减完,但其四肢腕踝肘膝手足关节肿胀弯曲变形逐年加重,逢阴天下雨着凉病情更重。
初诊:四肢弯曲变形,关节肿胀,不红不热,手触之关节肿处痛不可忍,不敢动,动则痛剧,痛苦面容,面目虚浮,语音低微,舌苔薄白而腻,脉沉弦而细。
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诊断:顽痹
辨证审机:寒湿之邪留滞筋骨,久病入络,伤及肝肾。
方药:制川乌10克草乌10克附子20克防风20克白芍30克知母30克麻黄6克熟地25克黄芪40克川芎15克当归20克生姜5克。七剂水煎服。
煎法注意:制川乌、草乌、附子先煎1小时,他药先浸泡,待附子煎1小时后,纳入他药再合煎1小时,共煎2次,留药液200ml,早晚分2次服,每日一剂。
二诊:药后痛稍减,余无变化。守前方加鸡血藤30克,清风藤30克,蜈蚣2条,继服十剂。
三诊:痛又减轻,但关节肿胀不消,畏冷同前。系属阳虚,正气不足,守前方加党参30克,黄芪增至80克,薏苡仁80克,十五剂,观后效。
四诊:服药后,疼痛减轻,已能忍受,脉仍弦细,为气郁不散,前方减乌、附各10克,加香附10克、陈皮10克,继服二十剂。
五诊:关节疼痛大减,唯关节肿胀不消,守前方减麻黄、细辛,加石斛30克、补骨脂30克、伸筋草40克,以助阳荣筋,二十剂。
六诊:四肢肿痛基本缓解,关节肿处微见消,但按之仍痛,精神好转,嘱继服三十剂。
七诊:四肢弯曲不能伸直,但能自扶手杖小步行走,因中药味苦难服,请求将药物制成蜜丸。予以补肝肾、活血脉、通经络,祛除残余之邪,予以中药粉末制成蜜丸剂长期服用。
方药:附子40克党参30克补骨脂50克黄芪100克石斛40克鸡血藤50克蜈蚣15条蛰虫15克青风藤30克巴戟天30克龟板30克全蝎20克伸筋草50克当归50克川芎3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地龙30克桂枝20克鹿角30克牛膝15克红花20克甲珠20克薏苡仁100克。以上诸药研为细面,每次冲服5克,日服2次,以善其后。药后疼痛、肿胀消失,基本治愈,但四肢弯曲变形不能伸直,未能恢复。随访1年未再反复。
按语本例顽痹治疗,运用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二方加味化裁治之。方中川乌、草乌、附子温经散寒而止痛为主药,逐阴邪而济阳,阳气胜则寒邪易散;用小量麻黄、细辛发散,从筋骨深处引邪外散,为防其发越之过伤津,辅以熟地与知母补肾而制之;用桂枝之直通和芎归之活血,共助乌附散寒止痛之功,而桂枝又能调和卫气,与防风共用,可防风邪之复来侵卫,卫气与荣气和谐,必得芎归之活血,方能荣卫和,三焦通,水道利,湿浊易散。况久病正气已虚,匡复正气,用参芪以济阳,黄芪与参补内虚,得防风之助,又能除外风,一攻一补,相得益彰。正所谓散寒必先驱风,风解,无助寒之威,补虛为了攻邪,邪除而正气来复,使顽固之邪无流连之处。用药后,其痛缓解较慢,一是邪气盘踞之久而瘀着,一是内虚兼郁结不散而为患。尚因脾虚不足,水精不化,气不行而水亦滞,湿浊亦从内生,用白术健脾燥湿,大量薏苡仁助脾健运,又渗湿利窍,和理气之香附、陈皮,疏解气机以健胃,结合芎、归、地、芍活血,气行血活风自散,复用藤类药和虫类药,如鸡血藤、青风藤、伸筋草、蜈蚣、全蝎、甲珠、蛰虫、地龙、龟板、鹿角活血散风,逐寒止痛,又能搜剔隐匿之邪,治疗半载,后配以丸药服之数月,除四肢变形仍未能恢复外,诸症均得以缓解,随访年逾未再复发,效果满意。
本医案摘自《黑龙江省名中医医案精选》,P21-22,陈景河医案。
陈景河,1917年生,少年时师从当地名医贺绍武。1938年开始独立行医,1945年获得汉医资格证书,成为正式医生。1952年参与组建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医联合诊所,任所长;1953年组建了齐齐哈尔市联合中医院,任院长;1956年,联合中医院并归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后,先后担任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门诊及病房主任、技术院长和院长等职务。并于在任期间研制了中风防治片等多种制剂,效果显著。1964年任齐齐哈尔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后任理事长直至退休。为全国500名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