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之古代教育+课件.pptxVIP

[高中语文]高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之古代教育+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常识之古代教育

古代学校

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序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庠xiáng周代学校的名称。《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庠序“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六艺礼主要指的就是礼仪,是古人日常的行为规范,是人与人交流的基本礼仪。包括:吉礼(祭祀之礼)、凶礼(丧葬之礼)、军礼(军中礼仪)、宾礼(诸侯朝见天子的礼仪)、嘉礼(日常生活礼仪)。

六艺乐就是音乐,包含了诗歌和舞蹈。古代的乐器主要为“八音”,即金、石、土、革、丝、木、鲍、竹。包含我们常见的编钟、磬、埙、鼓、琴、柷、笙、箫等。

六艺射射箭,古代主要以弓箭为主,后期有了弩,增加了射程。御御就是驾驭马车的技术。古代的马车分为不同的等级,天子六马驾车、诸侯四马驾车、大夫有四马驾车也有两马驾车、上士两马驾车。

六艺书指识字、书法、绘画,还引申为写文章。数指数术,“数”是数字,包括周易八卦中的“数、理、象”;“术”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技巧,通常指计算、数学的技术。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的稷门附近而得名。战国时期各国皆尊贤礼士、广纳人才,而齐国历来奉行“举贤而上功”的人才政策,繁盛的经济也为学术中心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于是齐桓公始建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汇聚道家、儒家、法家等多个学派,会定期举行学术聚会,围绕白马非马等议题展开辩论。同时,稷下学宫的游学者众多,他们被统称为学士,其中资历较深者被称为先生,受到特别推崇的则被称为老师。

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送东阳马生序》:“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国子监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私塾私塾是中国古代民间开设的启蒙教育机构,属私学范畴,始于春秋末期,延续至民国时期。其形式包括家塾、村塾、族塾等,多由家族或村落设立。教学内容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及“四书五经”为主,采用个别教学,启蒙阶段注重识字背诵与习字,高级阶段加入属对作文、应用文写作等。塾师多为落第秀才,学生入学年龄不限,自五六岁至二十岁左右的都有,其中以十二三岁以下的居多,规模少则一二人,多则可达三四十人。

古代师生

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

文档评论(0)

xftxxy5089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我是一个从事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