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古代乡村考试题及答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古代乡村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汉代乡村推行“里制”,一里约百户,其管理者“里正”的主要职责不包括:

A.督课农桑B.征收赋税C.主持社祭D.司法审判

答案:D(汉代乡村司法权主要归县级官府,里正无独立审判权)

2.唐代乡村“均田制”规定,丁男受田百亩,其中“口分田”占八十亩,其特点是:

A.可终身继承B.死后由官府收回C.允许自由买卖D.专用于种植桑麻

答案:B(口分田为国家授田,受田者死后由官府收回再分配)

3.宋代乡村出现“客户”群体,指的是:

A.流动商贩B.无地佃农C.外来移民D.行商坐贾

答案:B(宋代“主户”为有产者,“客户”指租种主户土地的无地农民)

4.元代乡村“社制”规定,每社以五十家为限,其核心职能是:

A.军事防御B.科举预备C.劝农教战D.宗教活动

答案:C(元代社制旨在通过“立社长劝课农桑”,兼具农业指导与基层管理职能)

5.明代乡村“里甲制”中,“甲首”由十户轮充,其主要任务是:

A.管理地方学校B.编排赋役黄册C.组织水利工程D.主持宗族祭祀

答案:B(里甲制以户为单位编排赋役,甲首负责协助里长编造黄册、催征赋役)

6.清代乡村“保甲制”与前朝“里甲制”的最大区别在于:

A.更强调人口控制B.增加农业指导职能C.扩大宗族权力D.弱化官府干预

答案:A(保甲制以“弭盗安民”为核心,侧重编查户口、监视居民,强化治安控制)

7.古代乡村“社日”祭祀的主要对象是:

A.雷神B.土地神C.谷神D.河伯

答案:B(社日分春社、秋社,是乡村祭祀土地神(社神)与五谷神(稷神)的传统节日)

8.明清时期乡村“义学”的主要办学目的是:

A.培养科举人才B.普及基础识字C.传播宗教思想D.教授商业算术

答案:B(义学由乡绅或宗族出资,面向贫困子弟,以“教童蒙识字、明人伦”为主要目标)

9.宋代乡村市场“草市”与唐代“墟市”的关键差异是:

A.交易时间固定B.政府设官管理C.突破城郭限制D.以物物交换为主

答案:C(宋代草市因商品经济发展,逐渐突破唐代“市”限于城郭的规定,在交通要冲自然形成)

10.清代乡村“棚民”指的是:

A.流动的手工匠人B.开垦山区的流民C.经营茶园的佃户D.管理仓库的差役

答案:B(清代人口激增,大量无地农民进入山区搭棚垦荒,被称为“棚民”)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战国时期《吕氏春秋·上农》篇提出“四民分业”,四民指士、农、工、(商)。

2.汉代推广的新型农具“(耦犁)”,需二牛三人操作,大幅提高耕作效率。

3.北魏孝文帝推行“(三长制)”,以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里为党,取代宗主督护制。

4.唐代乡村“(两税法)”改革,将赋税从以人丁为主转向以资产为主,适应土地兼并趋势。

5.宋代乡村出现“(踏犁)”,可替代牛耕,在耕牛缺乏时用于翻土。

6.元代王祯所著《(农书)》中绘制“农器图谱”,系统记录200余种农具。

7.明代乡村“(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合并为一,按田亩折算银两征收。

8.清代乡村“(摊丁入亩)”政策,将丁银摊入田赋,彻底废除人头税。

9.古代乡村“(社仓)”由地方士绅管理,用于灾年借贷赈济,与官方“常平仓”形成互补。

10.宋代乡村“(乡约)”以《蓝田吕氏乡约》为代表,强调“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11.明代《农政全书》作者是(徐光启),书中系统总结了南方水稻种植技术。

12.清代乡村“(客民)”指从外省迁入的流民,常因土地纠纷与土著发生冲突。

13.古代乡村“(清明)”节气既是农事节点(“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也是祭祖扫墓的传统节日。

14.汉代乡村“(三老)”由民间推举,负责教化百姓、调解纠纷,无俸禄但享有社会尊重。

15.唐代乡村“(曲辕犁)”改进了犁架结构,可调节耕作深度,适应不同土壤条件。

16.宋代乡村“(秧马)”是拔秧、运秧工具,能减少农民弯腰劳作的辛苦。

17.元代乡村“(村疃)”是北方对自然村落的称呼,与南方“里”“都”等名称并存。

18.明代乡村“(族田)”包括祭田、义田、学田,收入用于宗族祭祀、救济和教育。

19.清代乡村“(挑花)”是流行于西南地区的民间刺绣工艺,多以动植物为图案,兼具实用与装饰性。

20.古代乡村“(春

文档评论(0)

小武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