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稳定性(专项训练)(原卷版).pdf

第35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稳定性(专项训练)(原卷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5讲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稳定性

目录

01课标达标练

【题型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题型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题型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题型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02能力突破练(新角度+新情境+新考法)

03高考溯源练(含2025年高考真题)

题型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仙桃市首创“稻鳝虾”综合种养模式:稻田间,黄鳝捕食弱小的小龙虾,可控制小龙虾密度,提高大规

格小龙虾的产出比例;小龙虾摄食害虫、杂草和动物尸体等;黄鳝、小龙虾的粪便肥田;无人机精确抛洒

饵料;智能技术实时监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小龙虾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B.特定时期,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可能倒置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水稻、杂草等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黄鳝、小龙虾的粪便经分解者分解后,可以为水稻提供CO、无机盐和能量

2

2.某时刻某动物种群所有个体的有机物中的总能量为①,一段时间后。此种群所有存活个体的有机物中的

总能量为②,此种群在这段时间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总能量为③,这段时间内死亡个体的有机物中的总

能量为④。此种群在此期间无迁入迁出,无个体被捕食,估算这段时间内用于此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

总能量时,应使用的表达式为()

A.②-①+④B.②-①+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③+①

3.生态金字塔的一般模式如图所示,其中Ⅰ、Ⅱ、Ⅲ分别代表第一、二、三营养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金字塔可分别以能量、生物量和个体数量为指标绘制

B.生态金字塔中最底层一般代表的是生产者,最顶层代表的是分解者

C.图中Ⅱ、Ⅲ营养级中可能存在同种生物

D.若Ⅰ的面积小于Ⅱ的面积,可能与生物个体的体型大小有关

4.如图是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蚯蚓利用食用菌杂屑并将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三营养级流入第四营养级;由于食

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B.能量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

C.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每一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

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D.由于生产环节的增多,最终也增加了废物和污染

5.GP/R(GP、R分别表示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总能量)可以用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分

析。科研人员研究甲、乙两个海湾时发现,甲海湾GP/R=3.16,乙海湾GP/R=1.21。据此推测合理的是

()

A.甲海湾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高于乙海湾

B.甲海湾相邻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高于乙海湾

C.降低鱼类捕捞强度有利于促进甲海湾GP/R值下降

D.乙海湾被大量有毒物质污染将导致GP/R值快速升高

题型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6.碳中和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途径,使一定时间内产生的CO排放量与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净

2

零排放”。下列关于碳中和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中和时生产者固定的CO量等于所有生物呼吸及人类活动产生的CO量

22

B.地球上的碳绝大部分是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于岩石圈中

C.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之一

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和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循环

2

7.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碳由此途径进入生物体内

B.②③是生物的呼吸作用,碳可经此途径返回无机环境

文档评论(0)

pehal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201060146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