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VIP

第14课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4课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三单元第14课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重点)

2.想象诗歌描绘的形象,揣摩诗歌的语言,感受西湖春景之美。(重点)

3.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细心观察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难点)

二、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同学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美,美在西湖。那西湖之春又该是怎样的画卷呢?今天我们将随着白居易的脚步,走进《钱塘湖春行》。

他曾在杭州为官,用诗笔绘下西湖早春的灵动:是“几处早莺争暖树”的热闹,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烂漫,更是他漫步湖畔时对春色的满心欢喜。让我们轻轻展开这首诗,如同推开一扇窗,去邂逅千年前西湖的早春风光,感受诗人笔下那抹清新与热爱。

【背景介绍】

作家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其诗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代表作《卖炭翁》《琵琶行》《长恨歌》等,反映社会现实。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见西湖景色秀丽,便悉心治理湖堤、兴修水利。此诗写于长庆三年(823年)或四年春,他在春日漫步西湖时,被莺歌燕舞、草长莺飞的生机所感染,遂以明快笔触描绘西湖早春景致。

诗中既含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隐含他治理西湖后目睹景色焕新的欣慰,是其闲适诗与地方治理经历结合的典范。

【整体感知】

1.读一读·正字音。

啄(zhuó)没(mò)堤(dī)

2.读一读·明节奏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节奏:七言诗句一般都是四三节奏,但也要根据诗意灵活把握。

押韵:律诗押韵严格,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3.读一读·晓文义

(1)小声诵读,结合注释口译诗歌,不理解的圈出,重点注意下面字词。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这里指低垂的云。

暖树:向阳的树。

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

乱花:纷繁的花。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

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阴:同“荫”,指树荫。

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2)同桌口译接龙,把自己口译困难的句子用曲线划出来,交流解决。

【参考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水波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文本探究】

1、题目交代了哪些信息结合具体内容,梳理作者行踪。

行踪:孤山寺→贾亭→湖东→白沙堤。

钱塘湖:点明出行地点。

春行:点明季节和事件。

2、诗中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画面?观察角度有何不同?

(1)画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早莺争树,新燕筑巢,乱花初放,浅草初生

(2)角度:

宏观勾勒:水面初平云脚低

细处描绘:

颔联:动态、仰视描写禽鸟;

颈联:静态、俯视描写花草。

3、诗中的景物描写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①突出了早春的季节特征:春水初涨,莺争暖树,燕啄春泥,乱花渐开,浅草初生。

②突出了早春的勃勃生机:争暖树,啄春泥,花迷人眼,草没马蹄,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春天气象。

4、诗歌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直接抒情:“最爱”“行不足直接抒发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和游春的喜悦之情。

寓情于景:生动地描写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春天的生机活力,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和游春的喜悦之情。

5、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八戒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