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里的江南跫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堂里的江南跫音

初登讲台那年,我奔赴榆林横山县城一隅的中学——那时县城很偏远,学校又在县城边缘的一个乡村里。那里的清晨嗅不到当天报纸油墨的气息,唯一能触摸外界的,是毕业那年准公婆赠予的台式电脑。开机时机箱发出的嗡鸣,仿佛是我与这座小城之外世界的隐秘暗号。带着青涩与忐忑,我迎来了执教生涯的第一届学生,也邂逅了郑愁予的《错误》—命运般地,这堂课竟成了独此一次的相遇。

备课的日子,我如同深海拾贝人般在网络里寻觅。鼠标的滚轮吱呀作响,那些珍贵的文稿式课堂实录成了我反复观摩的“教学秘籍”。狭窄的教师宿舍里,白炽灯在稿纸上投下晃动的光晕,窗外的风沙裹挟着砂砾拍打着玻璃,在寂静的夜里敲出细碎的\达达\声。我忽然愣住——这声音,竟与我想象中江南马蹄踏过青石板的回响有了奇妙的重合。

“我打江南走过——”每当念及这句,总觉唇齿间流转着千年的诗意。诗人用莲花的开落描摹女子的容颜,以东风与柳絮勾勒春闺的寂寥,青石街道与晚钟般的跫音,织就一幅朦胧的水墨画。最妙的是“美丽的错误”,短短五字,将相逢的遗憾与悸动揉碎在江南的烟雨中。

那时的我,从未踏足过烟雨氤氲的江南。从关中平原辗转至这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小城,目之所及是皸裂的黄土坡与枯瘦的沙柳,和诗中蜿蜒的青石巷陌相隔何正千里。可每当暮色漫过教室的窗,月光洒在蜿蜒的乡村土道上,沙柳的影子在风里摇晃时,我总会想起诗中“寂寞的城”。或许我们都是被困在时光与地域里的等待者一一她守着江南的烟雨,我望着陕北的黄沙,同样将心事种进岁月的裂缝。这份共鸣,让我擦紧教案的手指微微发烫,满心期待着与知识碰撞出耀眼火花,渴望在三尺讲台上一鸣惊人。而\郑愁予\这个名字,仿佛自带哀愁的滤镜,与诗中那份怅惘相互映照,让人忍不住反复咀嚼。

诗很短,不过是首思妇诗。还记得当时用吕本中的《江楼月》作为导课:“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粉笔灰簌簌落在手背,半面黑板写满相思,导课的时间竟比正课还长。教室里的风穿过窗缝,卷起课本边角,陕北的月光与江南的思念,在诗句的余韵里悄然重叠。

如今二十载光阴倏忽而过,许多细节早已模糊,却独独记得那“莲花的开落”,记得“达达的马蹄”,记得江南烟雨里那个美丽的错误,更记得初为语文老师时,满溢在胸腔里的诗意与勇气,以及年少轻狂时无畏的模样。

2025年6月13日,惊闻郑愁予离世,忽然顿悟——原来我们每个人,都不过是这世间匆匆的过客。就像那达达的马蹄声,终将消逝在岁月深处,却在记忆里踏出一首永不褪色的诗。教材早已更迭,甚至我已不再是高中老师,但那堂课一直封存在时光深处,每当忆起,耳畔总会响起江南的马蹄,清脆而悠长。恍惚间又回到那个在小城角落的课堂里,与学生共读江南诗的清晨,粉笔灰与月光交织,沙柳摇曳,而我们,都曾是诗里等待绽放的莲花。

后记:

第二天清晨,翻开\朋友圈\评论区,曾经的学生给我的留言让我心底泛起了温热的潮。09级的一名学生说,当年因我的语文课爱上了文学,如今也执起教鞭,要以我为榜样;另一名05级学生则回忆起我们的初次见面,那一句“您是最美的老师”,让窗外偶尔掠过的鸟鸣都轻软了下来,让屋里充满了夏初特有的、清爽又绵长的温柔。

为人师者播下的种子,在他们的人生扎根发芽。他们记得我的模样、语调,记得陕北月光与江南诗意重叠的瞬间。这份铭记,是最珍贵的礼物,让我感受到教育的回响能穿越岁月。

诗人已离去,但课堂的共鸣和学生的热忱,让那“错误”化作了人生珍贵的诗篇,也让我悟到了坚守讲台的意义一一做那束光,并且拥抱光。我们是彼此“江南里等待的风景”。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