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陶艺制作蘑菇课件
演讲人:
日期:
06
成品应用拓展
目录
01
陶艺基础知识
02
蘑菇造型设计
03
细节装饰工艺
04
干燥与烧制流程
05
常见问题解决
01
陶艺基础知识
陶土特性与选择
矿物成分与结构特性
适用性与分级标准
色彩与质地表现
陶土主要由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及石英组成,其Al₂O₃含量低于高岭土,而SiO₂和Fe₂O₃含量较高,这种成分决定了其中等可塑性、良好的吸附性和烧结稳定性,适合制作陶器坯体。
天然陶土常呈现浅灰、黄或紫色,因含铁量差异形成不同色阶,烧制后可能呈现红褐、赭石等earthy色调,适用于表现自然质朴的蘑菇造型。
根据颗粒细度和杂质含量,陶土可分为雕塑级(高纯度、低收缩率)和工艺级(经济实用),制作蘑菇课件建议选用收缩率低于8%的雕塑级陶土以避免开裂变形。
成型工具组
涵盖海绵(湿度控制)、鬃毛刷(肌理制作)、喷壶(防止干裂)及转盘(360°修坯),其中电动转盘转速应可调节在20-120rpm范围以适应不同制作阶段需求。
表面处理设备
测量与辅助器具
电子水分仪(监测坯体含水率12%-15%为最佳塑形区间)、卡尺(控制蘑菇部件比例)、石膏模具(批量制作标准部件)及真空练泥机(消除陶土气泡)。
包含木质塑形刀(用于蘑菇伞盖纹理刻画)、金属刮片(修整菌柄弧度)、环形切割器(精准制作菌褶结构)及陶针(定位雕刻细节),专业工具套装需具备10件以上不同弧度与厚度的组合。
基础工具介绍
安全操作规范
粉尘防护体系
工作区需配备HEPA过滤系统(处理PM2.5级陶土粉尘),操作者必须佩戴N95口罩及护目镜,每2小时进行15分钟通风换气,避免矽肺病风险。
烧制安全规程
窑炉使用前需检查热电偶校准(误差±5℃内),装窑时坯体间距不小于3cm,升温速率控制在100℃/h以下至600℃关键温区,配备CO报警器预防不完全燃烧。
机械操作准则
电动拉坯机需设置紧急制动装置,禁止佩戴手套操作旋转设备,刀具使用需遵循向外推削原则,工作台面应保持50cm以上安全操作距离。
02
蘑菇造型设计
菌盖形态塑造技巧
弧面过渡控制
采用泥片拼接或捏塑法构建菌盖基础弧面,通过海绵轻压实现从中心到边缘的厚度渐变,确保边缘自然卷曲且厚度不超过3mm。
中心凹陷处理
表面肌理模拟
使用球形工具在菌盖顶部制造深浅适中的凹陷,配合指尖旋转修整形成伞状结构,注意保留底部排水孔以防烧制开裂。
借助齿状刮刀刻划放射状生长纹路,或使用天然海绵蘸取泥浆拍打形成仿生毛孔效果,增强真实感。
边缘薄化工艺
用金属刮片将菌褶末端刮薄至半透明状态,烧成后能呈现自然光透效果,需配合氧化铝粉末防止高温粘连。
等距放射线定位
先以针状工具在菌盖底部划出等分基准线,再沿每条基准线用V型刻刀斜向切削出深度2-3mm的平行菌褶,保持间距一致性。
层次渐变处理
靠近菌柄的菌褶需雕刻得更深更密集(约15-20条/cm),向外逐渐过渡为浅而疏的纹理(8-10条/cm),形成立体空间感。
菌褶纹理雕刻方法
菌柄结构支撑处理
采用卷泥板法成型时内置波纹纸筒支撑,烧制前缓慢抽出形成均匀壁厚(5-7mm)的管状结构,可承受菌盖重量。
中空强化构造
在柄底1/3处外扩泥料形成锥形底座,通过添加石英砂增强料提高坯体抗折强度,确保作品直立稳定性。
基部膨大设计
菌柄与菌盖接合处采用锯齿状接口并涂抹高粘性泥浆,干燥阶段用湿布包裹缓释应力,避免收缩开裂。
连接部防裂处理
03
细节装饰工艺
斑点肌理技法
使用海绵或牙刷蘸取釉料,通过弹拨或轻拍的方式在坯体表面形成自然分布的斑点,模拟野生蘑菇的天然菌斑效果。需控制釉料浓度和弹拨力度以调整斑点密度与大小。
表面肌理模拟(斑点/鳞片)
鳞片雕刻工艺
采用刻刀或针状工具在未烧制的陶坯上手工雕刻层叠状鳞片纹理,注意保持刀痕深浅一致且边缘圆润,以还原蘑菇菌柄的生物学特征。
复合肌理叠加
结合斑点釉与雕刻鳞片,先完成基础雕刻后局部施釉,经高温烧制后形成立体触感与视觉层次的双重肌理表现。
自然釉色搭配方案
大地色系组合
以赭石釉为基底,搭配氧化铁调制的深褐釉局部晕染,模仿腐殖土环境中蘑菇的根部色彩过渡,釉层厚度需差异控制在0.5-1.2mm以实现自然渗透效果。
高对比度配色
采用铜红釉与青白釉的撞色设计,通过分区域施釉或釉下彩绘技法,突出毒蘑菇的警示性色彩特征,烧成温度需精确匹配釉料特性以避免混色。
哑光与亮光釉混合
在菌盖部分使用透明亮光釉增强反光质感,菌褶处则选用哑光乳浊釉强化吸光效果,通过釉面光泽差异提升造型真实度。
仿生色彩渐变处理
湿接晕染技法
在坯体半干状态下,用喷枪分层喷涂由深至浅的过渡釉色,重点处理菌盖边缘至中心的色彩衰减,需保持喷枪气压稳定以确保渐变均匀无断层。
多层叠烧工艺
先施底层高熔点釉料烧制固化,再叠加低熔点渐变釉二次入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