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部编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一、课题概述
本课题选自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有删改)。课文通过叙述刘备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最终得见并恳请其出山辅佐的故事,展现了刘备的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以及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隐居待时。这是学生接触古典名著的重要篇目,对于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理解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特色以及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汇、句式,能够疏通文意,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把握文章脉络,理清刘备“三顾茅庐”的过程及诸葛亮“隆中对”的核心内容。
3.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入文本。
2.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倾向。
3.鼓励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故事内容及人物行为进行思考与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刘备的虔诚、执着与知人善任的品格。
2.体会诸葛亮的智慧、远见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潜在精神内核。
3.理解“尊重人才”的重要性,培养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分析刘备、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特点。
2.品味课文通过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来塑造人物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难点
1.理解诸葛亮“隆中对”中所蕴含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智慧。
2.体会古典小说语言的凝练与生动,初步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四、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中极具代表性的情节,也是小说“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体现之一。课文情节相对集中,人物形象鲜明,对话富有个性。节选部分不仅完整叙述了“三顾”的过程,更以“隆中对”为高潮,集中展现了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教材选编此文,旨在引导学生初步领略古典名著的魅力,学习阅读古典小说的基本方法,并从中汲取人生智慧。教学时,应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聚焦人物形象分析和写作技巧的学习,并适当拓展相关背景知识。
五、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和独立阅读能力,对《三国演义》的故事和主要人物(如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可能通过影视作品、游戏或通俗读物有所了解,但多为碎片化印象。他们对故事情节的兴趣浓厚,但对古典小说的语言特色、人物塑造的深层手法以及作品的文化内涵理解尚有欠缺。同时,九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渴望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其已有知识和兴趣点,引导他们从“看热闹”向“看门道”转变,深入文本进行探究。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1.朗读法:通过范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语言节奏,体会人物情感。
2.情境创设法:利用图片、音频或简洁的背景介绍,创设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问题引导法: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探究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4.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见解,碰撞思维,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难点。
5.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PPT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问题等,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师:同学们,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长河中,有一部作品以其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栩栩如生的英雄群像,历经数百年而魅力不减,这便是——(学生齐答:《三国演义》)。说起《三国演义》,你们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英雄人物或经典故事呢?(学生自由发言,如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诸葛亮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等)。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其中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去探寻一段“求贤”与“知遇”的佳话——《三顾茅庐》。(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初读感知,梳理文脉(约20分钟)
1.作者与背景简介:(PPT展示)简要介绍罗贯中及《三国演义》的地位,点明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东汉末年,群雄纷争)。
2.字词积累: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教师检查预习情况,重点指导:拜谒(yè)、纶(guān)巾、鹤氅(chǎng)、应(yìng)声、箪(dān)食壶浆、存恤(xù)、鄙(bǐ)贱、顿开茅塞(sè)等。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或工具书,初步理解词义。
3.整体把握:
*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注意听准字音、把握节奏。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三顾茅庐”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师生共同梳理:一顾不遇-二顾未果-三顾得见-隆中献策。(板书关键情节)
(三)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