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八角楼的故事完整版
谁在八角楼敲代码
当年拆迁队想强拆八角楼,一夜之间七名队员集体精神失常,
对着空气跪拜哭嚎“我们不该动老祖宗的土地”,
从此再无人敢打这栋明末古建的主意。
直到某天我发现阁楼梁柱上刻着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
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数学。
八角楼蹲在城东那片即将彻底翻新的旧街区里,像一块顽固的皮肤病痂。四周早已拆得七零八落,挖掘机的钢铁长臂悬在半空,残垣断壁裸露着砖石与钢筋的伤口,唯有它,灰墙黛瓦,飞檐翘角,带着一种不合时宜的沉默,稳稳盘踞在规划图中本应是一条宽阔马路的正中央。关于它的邪乎事,版本很多,但核心都绕不开几年前那支折戟沉沙的拆迁队。七个膀大腰圆的汉子,工具设备一应俱全,头天晚上还聚在工棚里喝酒吹牛,扬言天亮就让这破楼成为历史。结果第二天清晨,人们发现他们全都瘫在楼前的泥地里,眼神涣散,衣衫不整,对着空无一物的楼道口磕头如捣蒜,涕泪横流地反复嘶喊:“我们错了!不该动老祖宗的地基!饶了我们吧!”送去医院,查不出任何器质性病变,但人就是废了,痴痴傻傻,问什么都只重复那几句话。自此,八角楼成了禁忌,开发商绕着走,连最贪玩的孩子都不敢靠近,都说那里面的“东西”,凶得很。
我是学历史的,兼修点古建筑保护,说白了,就是个在现实夹缝里捣腾故纸堆的理想主义穷学生。导师拍给我一张八角楼的远景照片和寥寥几句背景资料,让我去“看看”,“评估一下”。我知道他的潜台词,这片地开发价值太大,八角楼这块绊脚石,有人想再踢一脚,试试硬度。当然,他没明说,我也乐得装糊涂,我对这楼本身的好奇,远超过那份微薄的调研津贴。
第一次推开那扇吱呀作响、沉重得仿佛压着几个世纪光阴的木门时,一股混杂着陈腐木料、积年尘埃和某种若有若无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让我打了个寒噤。楼内光线昏昧,仅有几缕阳光从破损的窗棂纸洞中艰难挤入,切割出悬浮飞舞的尘柱。眼睛适应了好一会儿,内部结构才隐约可辨——共三层,中间挑空,环以老旧的木制回廊,楼梯狭窄陡峭,踩上去每一步都发出痛苦的呻吟。空,是真空。除了角落里堆积的不知名杂物和厚厚的鸟兽粪便,几乎看不到任何人类生活过的痕迹。寂静也是那种沉甸甸的、具有压迫感的静,连自己的呼吸声都显得格外粗重。
起初几天,一无所获。我用卷尺测量柱础的间距,用拓片留下模糊不清的石刻纹样,笔记本上记满了对斗拱结构、瓦当样式的推测。典型的明末清初风格,用料扎实,工艺精湛,但在建筑史上并无特别突出之处。它为何被保留?又因何变得如此“不祥”?我甚至仔细检查了检查了地面和墙壁,寻找传说中能让人瞬间疯魔的机关陷阱或者致幻气体来源,结果当然是徒劳。
转机发生在一次意外的攀爬。我想看清屋顶主梁上的彩绘残留,借来的竹梯却在一阵令人牙酸的“嘎吱”声后,从中部断裂。慌乱中,我伸手乱抓,右手无意间按在了三楼一根极其隐秘的侧梁与墙壁的接缝处。指尖传来的触感并非光滑的木料或粗糙的砖石,而是一种…密集、规律、刻意为之的凹凸。
心猛地一跳。我稳住身形,掏出随身携带的强光手电,光束聚焦在那片区域。
灰尘蛛网覆盖之下,梁柱表面刻满了东西。
不是祈福的符咒,不是工匠的留名,也不是常见的花鸟鱼虫装饰图案。
是符号。一堆由点、短线、奇异弯曲连接起来的复杂图案,间或夹杂着一些完全无法辨认、结构精巧却又绝非任何已知文字的字符。
这是……数学公式?
我凑得更近,几乎把脸贴了上去,用袖子小心翼翼擦开一片浮尘。线条深邃而均匀,显然是用极锋利的器具精心雕刻而成,历经百年仍清晰可辨。但我看不懂。绝对不是我认知范畴内的任何数学体系——不是微积分,不是几何,更非算术。它们呈现出一种古怪的对称与嵌套结构,有些部分看起来像极了某种极度抽象的拓扑图形,另一些则像是描绘着多维空间的投影。
一股寒意顺着脊椎悄然爬上后颈。一座明末的古建筑梁上,出现了远超时代知识水平的数学刻画?这比发现什么诅咒图腾更让我头皮发麻。我立刻拍照,各个角度,高清特写,然后几乎是手脚并用地溜下梯子,冲回临时租住的小屋,将照片发给了一位在顶尖大学专攻数学史的朋友,李望。
邮件发出去不到半小时,他的电话就追了过来,声音隔着听筒都能听出变了调:“阿哲,你从哪儿搞来的这东西?!”
“你先别管,能看懂吗?”
“看懂个屁!”他语气激动,“这里面用的符号系统、表达逻辑,跟我所知的一切数学流派都对不上!有些结构有点像黎曼几何出现前的萌芽思想,但精妙复杂程度又远远超出!还有这几个嵌套函数……见鬼了,这表达方式简直……简直是来自另一个平行世界的数学!你确定这不是哪个前卫艺术家的恶作剧?”
“我亲手摸到的,刻痕的老化程度跟木头本身一致。”我深吸一口气,“就在那座闹鬼的八角楼里。”
电话那头沉默了半晌,然后是李望压抑着兴奋的声音:“地址发我,我马上订票!”
李望的到来让调查走上了快车道。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着照片啃了两天,出来时眼圈黑得像熊猫,胡子拉碴,但眼睛里冒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