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美丽的桂林山水-作文
美丽的桂林山水
桂林,这座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这里的山水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清澈的江水和秀美的山峰,构成了中国乃至世界上一幅绝美的自然画卷。桂林山水不仅是中国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更是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生动体现。
桂林山水的形成源于其特殊的地质条件。大约在3.6亿年前的泥盆纪时期,桂林地区曾是一片浅海。随着地壳运动,这片海域逐渐抬升为陆地,并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雨水对石灰岩地层进行了溶蚀、侵蚀,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峰林、峰丛、溶洞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据统计,桂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面积达2.78万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面积达109平方公里,拥有山峰数千座,漓江、遇龙河等水系贯穿其间,构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
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灵魂所在。这条全长83公里的河流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市区,最终汇入珠江。漓江两岸奇峰罗列,江水清澈见底,倒映着两岸的山峦,形成了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绝美景象。乘船游漓江,从桂林市区到阳朔的83公里水程中,可以欣赏到九马画山、黄布倒影等著名景点。其中,黄布倒影因人民币20元背面的图案而广为人知,成为了桂林山水的标志性景观。漓江的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Ⅱ类标准以上,透明度可达3-5米,是中国最清澈的河流之一。
阳朔是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阳朔县城位于漓江下游,这里不仅有漓江的美景,还有遇龙河的田园风光。遇龙河是一条长44.5公里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两岸是连绵的稻田和村落,乘竹筏漂流其间,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阳朔的西街是一条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古街,融合了中西方文化,成为了中外游客的聚集地。每年有超过300万游客来到阳朔,其中约30%是外国游客,使阳朔成为了中国最具国际化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象鼻山是桂林市的标志性景观,位于桂林市中心,漓江与桃花江交汇处。这座山因其形状酷似一头大象伸鼻吸水而得名,海拔200米,相对高度55米。象鼻山不仅是桂林的城市象征,也是桂林山水文化的代表。山上的普贤塔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象鼻山周边还有訾洲公园、伏波山等景点,共同构成了桂林市区的核心旅游区。
桂林的溶洞景观同样令人叹为观止。芦笛岩被誉为国洞,位于桂林西北郊,距离市区约5公里。洞内钟乳石、石笋、石柱等琳琅满目,在彩灯的映照下,宛如仙境。芦笛岩形成于大约100万年前,洞内最著名的景观有水晶宫、石花屏等,其中石花屏是一面巨大的石幔,面积达280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石幔之一。此外,桂林还有七星岩、银子岩等著名溶洞,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桂林地下世界的奇妙景观。
桂林山水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唐代以来,无数文人墨客来到桂林,留下了大量赞美桂林山水的诗词歌赋。唐代诗人韩愈曾写下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名句;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详细记录了桂林的山水风光;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也曾游历桂林,并在《徐霞客游记》中详细描述了桂林的山水景观。这些文学作品不仅丰富了桂林的文化内涵,也使桂林山水成为了中国文化中山水审美的重要象征。
桂林山水还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题材。自宋代以来,许多画家以桂林山水为创作对象,形成了独特的桂林画派。明代画家沈周、文徵明等人都曾创作过桂林山水画;现代画家齐白石、徐悲鸿等人也曾到桂林写生,创作了大量桂林山水作品。这些绘画作品不仅记录了桂林山水的美丽,也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魅力。
桂林山水还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紧密相连。桂林地区居住着壮族、瑶族、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他们独特的民族文化与桂林山水相互交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龙胜各族自治县的龙脊梯田是桂林地区最著名的农业景观,这些梯田已有650多年历史,最高处海拔880米,最低处380米,垂直落差达500米。梯田依山而建,层层叠叠,从山脚到山顶,形成了壮观的天梯。龙脊梯田不仅是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
侗族的大歌是桂林地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合唱形式,以其独特的和声结构和丰富的表现力而闻名。在侗族村寨中,人们常常在节日或重要场合演唱侗族大歌,歌声悠扬动听,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成为桂林山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桂林山水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地政府和人民长期关注的问题。自1979年桂林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以来,旅游业成为桂林的支柱产业。据统计,2023年桂林接待游客超过1.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500亿元人民币。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桂林山水的生态环境保护也面临着挑战。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